日前,从湖北省政府传来喜讯,谷城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及周祖涛研究与推广的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获得湖北省政府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
近年来,谷城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目标,突出抓好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研究与推广体系建设和组织实施品牌培育和养殖知识宣传培训,严格按照统一生产标准、统一鸡苗购进标准、统一饲料配方标准、统一疫病防治标准、统一品牌包装标识的“五统一”农业标准化养殖措施组织生产,先后发展“153”模式养殖户246户,建成投产的“153”模式鸡舍929栋,年存笼蛋鸡达到781.4万只。开发出“福、禄、寿、喜”生态鸡蛋等20多个品种,统一包装使用“魏家山”、“荆山源”品牌商标,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利用鸡粪生产的有机肥料,不仅解决了污染空气、破坏环境等问题,而且产生了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是指建设1栋鸡舍,饲养蛋鸡5000只以上,实行湿帘风机、喂料机、清粪机3机配套的一种养鸡模式。据了解,蛋鸡“153”模式和生猪标准化“150”模式一样,高效环保。该模式技术先进,养殖规模、资金投入适中,适合农户饲养,可以让农民在蛋鸡养殖中“免交学费”。
附: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
一、模式说明
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即1栋蛋鸡舍,饲养蛋鸡5000只以上,实行湿帘风机、喂料机、清粪机3机配套。这一先进养殖模式,是在总结我省多年的规模化商品蛋鸡养殖经验基础上,结合无公害鲜蛋生产技术要求,以农户蛋鸡养殖为条件,以标准化生产为手段,以生产“放心蛋”为目的,从而实现蛋鸡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安全。
二、主推品种
(一)、国内引进的国外高产蛋鸡
1、褐壳蛋鸡:主要有海兰、罗曼、伊萨等。
2、浅褐壳蛋鸡:又叫粉壳蛋鸡。主要有海兰灰、罗曼粉、尼克粉。
(二)、国内培育的高产蛋鸡品种
主要有北京农业大学培育的农大三号、北京华都峪口种禽公司培育的京红1号和京粉1号、河北大午集团培育的京白蛋鸡。
三、鸡舍与饲养工艺
(一)鸡舍配比
两段式饲养:育雏育成舍:产蛋鸡舍1:3。
三段式饲养:育雏舍:育成舍:产蛋鸡舍1:2:6-7。
(二)鸡舍类型
适宜蛋鸡养殖的鸡舍类型主要有卷帘开放式、有窗开放式、封闭式三种。其中,封闭式鸡舍使用效果最好,如果有条件最好建封闭式鸡舍。
(三)舍内布局
开放式鸡舍宜两列三走道或三列四走道布局;封闭式鸡舍根据饲养规模,可三列四走道、四列五走道布局。
配套笼具:目前国内适宜农户饲养蛋鸡的笼具主要有390型、4128型。390型笼具为3层阶梯式,每组可养蛋鸡90只;4128型笼具为4层阶梯式,每组可养蛋鸡128只。
四、蛋鸡饲养管理要点
(一)相对湿度:育雏前1-2周65-70%,以后55-65%。
(二)温度:
时 间 | 笼 养 | 平 养 |
1-3天 | 35-36℃ | 35℃ |
4-7天 | 33-34℃ | 33℃ |
2周 龄 | 30-32℃ | 31℃ |
3周 龄 | 28-30℃ | 29℃ |
4周 龄 | 25-27℃ | 26℃ |
5周 龄 | 22-24℃ | 23℃ |
6周 龄 | 19-21℃ | 20℃ |
产蛋期间保持鸡舍温度于8-30℃之间。
(三)密度:合理的饲养密度,是保证鸡群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产蛋的重要因素。育雏育成期间饲养密度过大会限制雏鸡活动、采食、饮水;密度过小,浪费设备和人力,增加育雏的保温难度。蛋鸡育雏期的合理饲养密度(只/米2):
周 龄 | 平 养 | 网 养 | 笼 养 |
0-3 | 20-30 | 20-40 | 50-60 |
4-6 | 10-15 | 20-25 | 25-30 |
(九)通风换气:育雏初期能否正确的保温与通风换气,对于日后鸡群的发育、健康及抗病能力均有很大的影响。育雏期间可在育雏舍内安装排气扇,以保证舍内的空气质量。没有安装排气扇的育雏舍,可在中午外界温度较高时,将门窗打开部分自然换气。育雏期间换气时,应将鸡舍温度提高1-2℃。育成及产蛋期间加强通风换气的目的在于调节舍内温度,降低相对湿度,排除鸡舍中的有害气体,保持鸡舍空气清新,维护鸡群健康。育成及产蛋期间,鸡舍的空气质量要求:氨气浓度不超过25ppm,二氧化碳不超过0.15%,硫化氢浓度不超过10ppm。
(十)生产记录:蛋鸡饲养一般须建立的记录表有:体重及生长发育记录(包括整齐度抽测记录)、免疫记录、用药记录、饲料添加剂使用记录、产蛋记录。各项记录须保持2年以上。生产记录表见附件二。
五、疫病防控要点
(一)蛋鸡生产应遵循的相关标准:NY/T388、NY 5027、NY/T 5043、NY 5040、NY 5041、NY 5042 、NY/T682、GB13078、GB18596、GB15618。
(二)鸡场疫病防控的一般原则
1、鸡场大门口、生产区出入口、鸡舍出入口无论有无人值守,均必须采取强制性消毒措施。一般鸡场推荐鸡场出入口设自动喷雾消毒装置,鸡舍门口设脚踏消毒槽。
2、鸡场环境每周打扫、消毒一次,鸡舍内育雏期和育成前期,每天带鸡消毒一次,育成后期与产蛋期每两天带鸡消毒一次。
3、鸡场只饲养同类家禽,不饲养其他畜禽。
4、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车辆出入鸡场生产区。
5、保持生产环境、饲养器具卫生。
6、鸡粪、病死鸡采取无害化处理。
7、饮用水宜使用自来水或深井水,水井须离养鸡生产区200米以外。不能使用自来水的情况下要对饮水进行消毒,饮水消毒的不同水源的漂白粉使用量:深井水2-4克、浅井水4-8克、泉水4-8克、清河(湖)水6-8克、浑河(湖)水8-12克。
8、一个场区一个批次,一个批次同一日龄,做到彻底的“全进全出”。中小规模生产,尽量减少鸡舍数量、提高鸡舍饲养规模。推行专业化、社会化生产,一般蛋鸡场(户),只饲养商品蛋鸡,育雏育成由专门化场进行。大规模饲养时,推荐4-5栋鸡舍组成同一日龄生产单元,各单元之间加大防疫间隔(300米以上),实行单元式“全进全出”,降低蛋鸡养殖的疫病风险。
9、鸡场环境安静,没有噪音、夜间移动光照射、有害气体等可导致应激因素的存在和污染。
10、每栋鸡舍固定饲养管理人员和饲养管理用具,饲养人员和饲养用具不得相互串换使用。
11、饲料原料要新鲜,一次配料或购买饲料一周内用完,防止饲料霉变。保障满足不同生长、生产阶段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
12、经常开展灭鼠、灭蝇活动,防止候鸟在鸡场周边栖息。
13、选择、固定引种单位。供种单位的种鸡支原体、白痢病原净化程度高,防止引种带病
14、每养一批鸡后,按照清扫→清洗→干燥→消毒→清洗→干燥→消毒→清洗→干燥→熏蒸的鸡舍处理程序清洁消毒鸡舍,并使用2种以上消毒剂。
15、精心管理鸡群,为鸡群提供适宜的生长发育、产蛋环境,提高鸡的健康水平。
16、预防性用药及鸡群保健。15-60日龄可在饲料中交替使用抗球虫药物。育雏、育成期可选择使用抗生素防控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慢呼,产蛋期间的蛋鸡保健推荐使用抗生素替代品。
17、常观察鸡群。主要查看鸡群精神状态;饮水、采食量变化;粪便的色与形;安静时的鸡群呼吸音;产蛋的蛋形与破、软壳蛋比例等。通过每天的详细观察掌握鸡群健康状态。
18、开展必要的药敏试验,针对鸡场环境中的常见病原进行药物筛选,做到针对性地准确用药,降低养鸡生产的药物成本、防止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
(二)蛋鸡的免疫与抗体监测
1、蛋鸡免疫须根据当地鸡的疫病流行情况而决定疫菌苗免疫种类,原则上当地没有流行的传染病一般不宜接种弱毒类活疫苗。目前情况下,蛋鸡生产必须接种的疫苗有: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马立克、传染性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其他如禽零乱、鸡毒支原体、传染性鼻炎、鸡痘、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性关节炎、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减蛋综合症等,可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自行决定是否免疫。
2、免疫程序。免疫程序的制定须依据当地病原流行种类、毒株类型、鸡群的抗体水平进行。制定具体的免疫程序时,须征求当地兽医专家意见。一般情况下的蛋鸡免疫程序参考如下:
商品蛋鸡免疫程序(参考)
注:①法氏囊污染不严重的地区,可使用新法二联油苗(青岛易邦公司生产的法氏囊亚单位疫苗),在6日龄颈部皮下注射0.3ml,不再使用新支油苗,10、20日龄二次冻干法氏囊疫苗可以免做。②126日龄以后每隔42天新威灵或新城疫四系苗饮水。
3、免疫注意事项
(1)免疫用稀释液宜用专用稀释液,不能做到时,可用蒸馏水、生理盐水替代,严禁在疫苗中加入抗生素或其他药物。
(2)用来免疫的疫苗现配现用,疫苗须完全溶解,肉眼看不到未溶解的疫苗颗粒,配好的疫苗须半小时内用完。
(3)弱毒疫苗免疫时,稀释后未用完的疫苗及用后的疫苗瓶,要作焚烧或煮沸处理。
(4)免疫当天不应进行带鸡消毒
4、抗体监测。各种疫苗(菌苗)免疫接种后,一般应于免疫3周后采血,监测鸡群免疫抗体水平。抗体水平不能达到有效保护时,须查找免疫失败原因,并重新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