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畜禽养殖业污染途径及防治办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04  来源:中国养殖网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296
核心提示:近年来,随着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不同规模的养殖场不断涌现,原本潜在的由畜禽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现,并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加而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可以导致国民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而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场又是我国今后发展畜牧业的方向,因此养殖场的环境污染控制关系到畜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在当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中,必须掌握生态平衡原理,加强畜牧业生态保护,发展生态环保型畜牧经济,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空间,提高畜产品的品质和产品的附加值,全面提高畜牧业的生态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不同规模的养殖场不断涌现,原本潜在的由畜禽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现,并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加而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可以导致国民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而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场又是我国今后发展畜牧业的方向,因此养殖场的环境污染控制关系到畜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中,必须掌握生态平衡原理,加强畜牧业生态保护,发展生态环保型畜牧经济,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空间,提高畜产品的品质和产品的附加值,全面提高畜牧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生态保护、畜牧业生产、农牧民增收的协调发展。

一、畜牧业环境污染途径

1、粪便污染

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是造成牧业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产生量很大。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粪便量约为17.3亿吨,而我国工业行业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34亿吨,畜禽粪便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7倍,如果这些畜禽粪便随意堆放,不做适当处理,势必对周围环境的水体、土壤、空气和作物造成污染,成为公害,成为畜禽传染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染源。

畜禽粪便直接还田如使用不当或连续过量使用,还会导致硝酸盐、磷及重金属的沉积,从而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构成污染。污水流入河流、池塘可使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产生各种毒素,严重污染水体。畜禽粪便一旦污染了地下水,极难治理恢复,将造成较持久性的污染。

2、水质污染

畜禽尿液、冲洗场地的污水、雨水冲刷粪堆、畜牧场和加工厂的污水也是重要的污染源,其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其污水的生化指标极高。高浓度的畜禽有机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将会造成水质不断恶化,畜禽污水中的高浓度氮、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畜禽污水排入鱼塘及河流中,会使对有机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严重威胁水产业的发展。畜禽粪便污染物不仅能污染地表水,其有毒、有害成分还易进入到地下水中,严重污染地下水。它可使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水质中有毒成分增多,严重时使水体发黑、变臭,失去使用价值。

3、恶臭污染

规模化养殖场产生的大量粪便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则养殖场散发出非常难闻的气味,会严重地污染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

4、药物残留潜在污染

药物残留对畜产品及环境造成潜在污染。畜产品中残留的药物有兽药、人药、消毒药、农药及其它化学物质,目前最突出的是使用违禁的盐酸克仑特罗(β-兴奋剂的一种)的残留问题。此外,抗生素和激素的滥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超量使用也会造成药物残留。

二、畜牧业环境污染成因

1、 畜牧业由分散经营转为集约经营

我国传统畜牧业规模小,仅作为一种家庭副业来经营,所以污染影响不大。近年来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饲养方式由自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经营方式要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畜牧业逐渐转为集约化,饲养规模较大。产生的粪尿等排泄物数量大,如不及时处理,随时都能对人类和畜禽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 畜牧场地由农牧区向城郊区转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蛋、奶、肉等畜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多,为了便于畜产品的产、供、销一条龙的配套,畜牧业由农区、牧区逐渐向城镇郊区转移,造成了农牧脱节,家畜粪肥大量积压,不能及时施用于农田而造成污染。

3、 农业有机肥逐渐转向化肥

农业上有机肥逐渐转向化肥,有机肥使用减少,造成大量畜禽粪便等有机肥积压浪费、形成公害。

4、 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

由于规模化、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使用抗生素、维生素、激素、金属微量元素已成为畜禽防病治病、保健促长的需要,经济利益驱动和科学知识的不足,滥用上述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畜产品的药物残留及环境污染。

三、畜牧业生态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对畜牧业生态保护的领导

要高度重视畜禽养殖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要吸取国外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先污染后防止的教训,将畜牧业生态保护纳入环境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提高畜产品安全意识,按照国际惯例组织畜牧生产,加强畜禽及其产品的安全管理与质量认证。

2、加强畜禽污染环境监测

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要加强对畜牧业环境污染进行污染监测,开展畜禽污染现状的调查,科学地掌握畜牧业环境污染情况,为畜牧业的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3、 建立人工生态型畜牧场

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组织畜牧场生产,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现代技术、实行无废物和无污染生产。采取以“中心畜牧场+粪便处理生态系统+废水净化处理生态系统”的人工生态畜牧场模式,利用粪便处理生态系统产生沼气,并对产生沼气过程中的产物直接或直接再利用。利用废水净化处理生态系统,将畜牧场的废水及尿水集中控制起来,进行土地外流灌溉净化,使废水变成清水循环利用,从而达到畜牧场的最大产出,又保持了环境无污染无公害处于生态平衡中。

4、采取动物营养性环保措施

(1)合理配制饲料

准确测定畜禽营养需要量和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更准确地配制出符合不同生产阶段和目的的畜禽饲料,减少养分的过得供给,降低畜禽养分的排泄量,减少畜禽排泄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2)使用环保型饲料

应用环保型饲料,降低畜禽氮和磷的排泄量,提高饲料的品质及养分的利用率,降低猪、禽排泄物中氮和磷的含量,减少排泄物的数量。

(3)消除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

大多数植物性饲料及副产品尤其是豆类及饼粕、麸糠中含有大量的抗营养因子,这些因子可降低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增加排泄量,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如膨化、制粒等,可降低日粮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提高饲料养分的利用率,减少氮和磷的排出量。

(4)采用多阶段饲养法

多阶段饲养法是指将畜禽根据不同的营养需要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再根据不同的营养需要量进行饲养的方法。畜禽随着时间和体重的增加,其营养需要也发生了变化,经过调整饲料配方,可有效地满足其营养需要,减少其对氨基酸和磷等的过量摄入,从而减少其过量排泄。

5、搞好生态草原建设

在食草动物集约化发展、大力推广舍饲半舍饲的同时,加强草原的保护与建设,把发展畜牧业同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草原生态建设为重点,提高草原的生态效益,推进畜牧业产业化,从而提高畜牧业的综合效益。

6、控制畜禽排泄物

加强畜禽粪便管理,控制粪便的产生、播撒和处置,防止畜禽粪便造成大量积压,消除污染隐患。对畜禽粪便进行技术处理,提高畜禽粪便作为农业肥料的利用效率,杀灭病原菌,增加养殖业的收入。降低饲料中的矿物质及粗蛋白含量,从而降低粪便中的氮和矿物质含量,减少环境的污染。

7、控制药物残留

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饲料、兽药管理的规定,严禁在饲养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国际卫生组织禁止使用的所有药物,严格按照用药规程用药,控制畜禽用药,限制某些抗生素及药物的滥用,保证畜产品的安全,减少对人畜的污染。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