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全国信息联播 » 正文

重庆巫溪:建生态畜牧 做效益农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2-26  来源:人民网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235

巫溪县地处我市东北一翼,在秦巴山脉南翼的高山地区广布着南方鲜有的高山草甸。这里气候湿润,生态环境良好,其负氧离子含量居全市前列。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的偏远,长期以来,巫溪县广大农村地区都属于我市偏远落后地区,农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化水平不高,相当多的农民耕作和养殖方式非常原始。长久以来,种植业和畜牧业零星分散,未能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

然而,在这样的不利条件下,巫溪县找准自身定位,围绕“建生态畜牧,做效益农业”这一总目标,将建设现代生态畜牧业作为该县突破效益农业发展的有利抓手,发展以“山羊产业”为重点的独具巫溪山地特色的生态畜牧农产业。

“巫溪县山羊产业具有一定规模,农民养殖山羊传统悠久,当地草料丰富,具备做大做强的基础。”市农委相关负责人在调研巫溪县山羊产业时,作出了高度评价,表示将大力支持该县打造百万只优质山羊产业县的目标。市农委将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该项产业发展,立足生态优势,着力探索以发展山地特色的生态畜牧效益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道路。

1 转变模式

走从散养到圈养的科学养殖路

“以前我们养山羊是天亮赶羊出圈,天黑赶羊入栏,从未想过山羊也能圈养起来。”说这话的是巫溪县宁角乡石安村的村民胡怀斌。

几年前,他从父母手里接过8只山羊,在县里从散养模式向散养+圈养模式转变的鼓励下,他家的山羊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发展到了300多只。去年,他家还新建了600多平方米的圈舍,带动了村里70%的农户养上了山羊。据悉,目前,该村年出栏山羊可达5000只,带动人均收入增长达1500元以上。

“从前村民养殖山羊处于原始的放养阶段,不仅山羊增肥慢,还对高山生态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巫溪县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往农民养殖山羊基本处于“靠天吃饭”,山羊养殖仅仅处于农民家庭增收的一个“配角”地位,无法形成支柱产业。

据了解,巫溪县草地资源丰富,面积广达240万亩,草场广阔,资源丰富,适合红三叶等多种牧草生长。然而,长期以来,该县养羊都是以放养为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较大。随着养羊数量的增加,使草场的压力越来越大。在搞好畜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到生态环境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圈养羊,这是今后养羊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不仅如此,依靠传统的散养方式,不仅对生态产生无序影响,同时无法形成规模化效应,致使产业对农民致富的带动能力十分有限。

如何突破这一瓶颈?

“转变养殖模式。”巫溪县畜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动农户从以往的散养模式逐渐向散养+圈养模式转变。

据了解,实行圈养模式可合理利用包括农作物秸秆在内的草资源和有限的土地资源。据测定,一亩良田种草可养羊6-8只,收入是粮食作物的3-5倍,而且羊粪肥田有助于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

同时,能充分利用闲散劳力资源,达到家家户户养羊的目的。“出门带把镰,回来一捆草”,不仅解决了靠山养羊的矛盾,也为发展规模化养羊奠定了基础,解决了闲散劳力就业出路,对迅速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现实意义。

此外,还可缓解羊群受季节性牧草制约牧草资源不足、损坏草场植被等矛盾,同时也解决了养羊“夏饱、秋肥、冬瘦、春死”的不良循环,使山羊产业规模化发展成为可能。

目前,巫溪县正加紧推进养殖模式转变,为打造百万只优质山羊大县奠定基础。

2

龙头带动

促进畜牧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过两天,我们还将修建一条公路,将2期工程连接起来,让养殖场规模翻个番。”巫溪县返乡创业带头人尤九周显得信心十足,“在我看来,发展这种集约化的畜牧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有前景,再加上县里政策的大力支持,我们搞这个底气足!”

据了解,2011年,尤九周返乡后便盯准了县里大力推进的山羊产业,注册资金500万元成立了人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点开发山羊产业。目前,他建设的波尔山羊种羊场一期工程已经投入运行,已养殖山羊800多只,预计年底可实现产值100万元以上。

在实施中,该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合作,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将50只以上羔羊一次性赊销给有养殖能力的农户饲养,在草场资源丰富的中梁、天元、土城、乌龙等区域发展养殖户500户。并对农户试行全方位技术指导,与农户签订养殖、销售、防疫合同,降低农民养殖风险。

而尤九周仅仅是近年来返乡创业企业家的一个典型代表。

近年来,随着巫溪县对山羊等畜牧产业扶持力度的加大,不少返乡创业企业家都盯准了这一领域,通过建立龙头骨干企业,扶植培育了一大批畜牧产业能手、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重点专业大户等,促进了草食牲畜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据悉,巫溪县大力引入城市资本,增强产业发展能力,提升产业化水平,引进了县内外工商业企业家投资新建种羊场4个,共建标准化羊舍9320平方米,吸引鼓励外出农民工120多人返乡创业,利用他们积累的经营管理经验和一定资本发展草食牲畜业,现已建设山羊扩繁场28个、家庭牧场26个,并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培育养羊大户1149户、新发展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32个、入社农户2873户共12140人。当前,山羊养殖已经在巫溪县形成了“政府牵头、企业运作、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3

科技支撑

让农民养羊吃上“定心丸”

“你这羊一直拉肚子是因为吃了太多的精饲料,精饲料只能作为辅料喂养。”在上磺镇严家村的养羊户冉龙弟家里,西南大学的山羊养殖专家张家骅正在细心地给冉龙弟做技术指导。自家的羊由于消化不良显得消瘦不堪,冉龙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正愁找不到法子,专家们亲自登门指导养殖,缓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以前养羊我们就只管天亮放羊,天黑收羊,至于羊吃了多少、吃得怎样我们都搞不清楚,最后只要羊不生病,不死就行。”说起以前的喂养方式,冉龙弟自嘲说是“懒汉功夫”。

现在实行规模养殖后,冉龙弟再也不敢“吊儿郎当”。按照专家的指导,他将“羊当猪养,草当粮种”。不仅如此,在专家的动员下,农民们还在小溪山片区搞起了“秸秆青贮”示范片,将玉米秆粉碎后发酵储存,变废为宝成为了羊的粮食,让羊一年四季都有食物吃,避免了春季的草荒。而在以往,这些秸秆通常都被胡乱扔置。

不仅如此,以全国山羊养殖专家西南大学教授张家骅为首的科技特派小组长期深入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养羊。科技支撑,让巫溪农民养羊吃上了定心丸。

“为使我们的山羊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我们还加强了科技推广力度,优化特色畜牧业品种。”巫溪县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多形式学习和技术培训,巫溪县畜牧业品种结构逐步得到优化,良种化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据了解,巫溪县目前已加快了山羊品种资源保护和杂交改良步伐,建立了板角山羊保种场和波尔山羊良种繁育场,实现了养羊户自繁自养,提高了商品羊初生重、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文/刘叶 李东明

产业故事

昔日秸秆撂荒坡

今日成就“羊产业”

“以前这些秸秆大都被撂在荒坡上,而今却成了香饽饽。”巫溪县菱角乡九盘村山羊养殖大户向定居说,自从乡里引进了“秸秆养羊”技术,他今年就喂养了60多只山羊,现在正忙着张罗这些“羊宝贝”的粮食。

像向定居一样,巫溪县当地很多农民一直有喂养山羊的习惯。但由于受技术、防疫、饲养、劳动力等因素的制约,农户饲养总量少,出栏少,经济效益不高。

近年来,巫溪县提出“念好山字经、发展羊产业”的农业发展思路,大做秸秆资源文章,从山东引进“秸秆养羊”技术,带领农户搞起山羊养殖,探索贫困山区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普通养羊分为放养和圈养。放养以天然牧草为食料,山羊生长周期慢;圈养大多以商品饲料为主,喂养成本较高。“秸秆养羊”主要是在羊的食料制作上创新,山羊养殖户通过将红苕藤、玉米秆、豆秆等秸秆粉碎,投入青贮池贮存发酵,一个月后就能成为羊饲料。

和普通养羊比较起来,“秸秆养羊”还有它的优势:通过青贮可以有效提高羊的非蛋白氮、动物性蛋白质及有益微生物,增强羊的消化功能,促进羊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转化。“保守估计,每只商品羊可多赚50元左右。” 菱角乡副乡长诗儒军介绍,不仅如此,“秸秆养羊”还可以带动秸秆加工等相关产业,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目前,该乡已在九盘村、石安村、新民村3个村发展年存栏40只以上的山羊大户40户,努力打造巫溪第一个“秸秆养羊”产业示范园。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