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省的养殖大市,在H7N9的阴影笼罩下,江门养禽产业遭受巨大冲击。来自江门市农业局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年,整个五邑地区的养禽业估算损失约8亿元。...
作为全省的养殖大市,在H7N9的阴影笼罩下,江门养禽产业遭受巨大冲击。来自江门市农业局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年,整个五邑地区的养禽业估算损失约8亿元。日前,南都记者深入到鹤山、开平等养殖重镇,对养禽业的种苗、散户以及专业公司这三种养殖模式进行了深入调查,目睹这条产业链上的萧条现状。
种苗场
几分钱一只贱卖鸡仔
2月20日上午10时许,在鹤山畜牧局总工程师李瑞亭的带领下,记者一行首先来到位于桃源镇的鹤山市中心种鸡场,与往常相比,这家鹤山本地最大的种鸡场显得很寂寥,平时繁忙的装箱处一辆车都没有。而鸡场负责人温其海并没像以往那样,忙着跟客户们谈生意,而是在一名员工的离职报告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呐,又走了一个,没办法,减产了,已经不需要这么多人了。”温其海无奈地告诉南都记者,去年的这个时候鸡场有80名员工,而今年现在只剩下四五十人,温其海介绍说,该鸡场正常的存栏量是15万只以上,但如今10万只都不到。而以往,每个月都至少有100万羽鸡苗供应市场,但如今每个月仅才20万羽,而这20万羽鸡苗根本就没有养鸡场要,而是成为了鱼和蛇的饲料。
就在南都记者采访时,一辆养蛇场的货车开进了鸡场,养蛇场老板李先生说,这一车有5万多只,“拿回去用开水烫死,然后用机器拔毛后喂蛇。”李老板说,小鸡的价格为几分钱一只,这一车算下来总共3000多元,相对来说比别的饲料要便宜得多。“但其实今年蛇的价格也下跌了,我们也没赚多少。”李老板说这话时,温其海憋不住了:“你知道我们损失有多大?孵出一只小鸡的成本就要1 .4元每只,但现在才卖五六分”。李老板一听又接上了:“能卖钱就不错了,有几家种鸡场白白送我都不要,因为太远,开车过去成本大。”
采访中记者发现,整个鸡场空栏了一大半,不时有工作人员从鸡栏中捧出一篮篮种鸡蛋。“种鸡蛋由于比普通鸡蛋的营养价值高,现在为了减少损失,鸡蛋我们也卖了,价格比普通的还便宜。”温其海说,他们自身也有养鸡场,通常来说,一只三黄鸡的成本价是7.5元/斤,现在的销售价格是4.5元/斤,每出售一只亏损13-15元。“就去年4月份H7N9出现以来,我们总共损失了500多万。”
散养户
年前就没人来买鸡了
离鹤山中心种鸡场约3公里的社咀坪村有一个大型的无名养鸡场,老板李华河在此已经养了十多年的肉鸡,从三黄鸡、阉鸡、清远鸡等品种样样俱全,这个由几个山头合拢而成的鸡场,看上去就“热闹”得多,因为他去年下半年所养的肉鸡至今没有卖出去。
“我们这种阉鸡,一般150多天就出栏了,但这一批已养了180天了。”李华河说,按照计划,这批阉鸡是供过年的旺季的,但从1月开始,就没一个经销商来他这买鸡,每多养一天,他所花的饲料、水电、人工等成本就增加几千。 李华河说自己是老养鸡户,在过去几年也赚了些钱,“但这次全部赔进去了”。
就在记者到访的前两天,他给熟悉的肉鸡中间商打了电话,对方告诉他“要么休市,要么关停,加之吃鸡的人少了,鸡确实不好卖”。几经沟通,也有中间商愿意开车来拉鸡,但给出的价钱却是平时的三分之一不到,李华河说自己算了一笔账,如果贱卖的话,就亏得血本无归。“所以我暂时没卖,还是想等等,看这股风啥时过去。”李华河说他天天关注媒体的报道,自己也不知道能坚持到什么时候,但如今也只有继续观望一段时间。
专业公司
合作农户跑了一半
春茂农牧有限公司是江门地区的大型养鸡专业公司,也是全省的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合作农户遍布开平、鹤山以及佛山高明等地。然而,谈起最近的生意,其负责人余俭平一声叹息:“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相对于种鸡场、散养户前面两种模式而言,春茂公司的这种经营模式抗风险能力要高,但在本次的H 7N 9冲击中也遭遇重创,余俭平说,肉鸡是公司的主要业务,也是本次冲击波中亏得最惨的。
根据该公司去年的财务统计数据,12个月中除了2、3、11这三个月盈利外,其余月份全部亏损,仅去年4月亏损就高达600多万。“这个月还没结束,但已经亏损800万了。”余俭平表示,该公司2012年所赚的利润这次全部亏进去了。而鹤山市农业局的一份报告也显示,2013年,鹤山市春茂农牧有限公司鹤山片区损失2000多万元。 余俭平还透露说,他们公司下面之前有1000多家农户,截至记者采访时还剩下500家左右。“农户们都亏了,纷纷跑了。”
南都记者了解到,为应对H7N9,种禽场纷纷采取限料、淘汰母鸡、减孵或不孵等自救措施,以把损失降到最低。谈到“杀鸡”时,余俭平看上去还很庆幸,“幸亏我们当时明智,立马减产,杀的杀,埋的埋,所以才最大量减少了损失”。
声音
养殖户受损失发三疑问
鹤山农业局回应三建议
H7N9对养殖业的冲击究竟有多大,目前尚无相关部门进行完全评估。不过,其为何对养殖业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以及相关部门在应对H 7N 9中所做的一些举措是否合理和完备,却引发了养殖户们三大疑问,并成为热议话题。
日前,针对这些疑问,鹤山市农业局也在一份专题报告中提出了三大建议,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挽救“水火中的养殖业”。
A 有没必要谈禽色变?
“你还敢吃鸡不?反正我们是天天吃。”采访中,包括鹤山市畜牧局工作人员、受访的养殖户等纷纷表示,由于跟禽类天天打交道,自然就更关注“禽流感”,“你有见过报道说,有禽类得这种禽流感的吗?我们查了,都没有听说。并且,我们天天跟鸡打交道,应该是我们最危险,为什么我们没有人染病?”目前江门地区报告的5例H7N9病例中,确实没有一例是活禽业相关人员。
鹤山农业局建议:H7N9禽流感每例均通报引发“谈禽色变”式恐慌,原因就在于信息披露不对称:对应H7N9禽流感的科普仍显匮乏。比如说,“H7N9禽流感”命名就显得不够缜密,它更应叫“甲型H7N9流感”。H7N9本是个疫情编号,它并不指向某个物种,就目前发现的案例看,它并非仅在家禽、人身上“现身”过,其他动物如:马、猪、水貂、海豹和鲸等也曾检测出;人感染H 7N 9的途径是否系禽传人,也没有权威的定论。
B 市场究竟该不该关?
“我们的鸡主要供给珠三角城市,但最近中山、广州等地的活禽市场相继关闭了,连江门也关闭了两家市场,源头一切断,就等于直接断了我们的销路。”养殖户李华河说,之前的“三日一休市”政策还可以接受,至少还有一定的销路,但如今相关部门直接“一刀切”把市场关闭了。鹤山畜牧局总工程师李瑞亭也认为,市场宜“管”不宜“关”,否则搞死家禽流通,就彻底断了养殖户的活路。
鹤山农业局建议:这次H7N9禽流感事件,对出现人感染病例或监测到阳性病毒的省份,国家卫计委等部门禁止活禽流通外,对产地检疫合格的种禽和种雏,同样采取禁止跨省交易调运,这对往后恢复家禽生产,保障市场供给,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H7N9的阳性样品已经出现在市场里,显示出家禽流通上的疫病防控漏洞。采取关闭市场的做法是最直接快捷的疫病防控办法,但不是长久之计。恰恰这次事件说明了活禽市场应该加强管理,在严格产地检疫、开放活禽市场的基础上,定期休市,彻底清洗消毒,杜绝污染来源。
C 政府可否帮忙渡难关?
针对如此大的损失,受访的养殖户均提出“政府部门可否通过补助或者别的优惠政策,帮助我们渡过难关?”李瑞亭说,在别的一些国家或者地区,如果出现类似情况,养殖户确实会申请补助,而政府部门也会受理并酌情给予帮助。 鹤山农业局建议:针对养殖户受损状况,政府应通过财政补助、贴息贷款、建农业保险等方式,助其渡过难关。目前,国内保险业对养殖行业介入并不深,保险品种单一,且缴费比例过高、赔偿比例却较低,这都需要今后有更多的保险功能和保险赔偿额度为风险高的养殖业“兜底”。此外,农业部门还表示,养禽业尽快向专业化、现代化、规模化转型,只有向社会提供量多质优的安全产品,社会才会认可,企业才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