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禽流感防控形势仍然严峻的背景下,以冰鲜鸡取代现宰鸡的话题再次引起热议。之所以说“再”,是因为多年以前,这个话题就曾讨论过好几次。如今市民的态度又如何呢?近日在广州两会上,市疾控中心主任王鸣说,“在本地出现病例后,支持率超过70%。”
为何推广冰鲜鸡这一话题总是踏进同一条河流,却迟迟无法迈出第一步,最大问题还是市民的消费习惯。“食在广州”是我们的骄傲,而粤菜又有“无鸡不成宴”之说。从味道上考虑,广州的饕餮客们当然倾向于现宰鸡。这一不成文的“舌尖上的传统”至今没有改变。正因为此,哪怕不少活禽交易因禽流感叫停,冰鲜鸡的销量却并无上升。
不可否认,让市民接受冰鲜鸡需要一个过程。若是平常,这个过程长一点倒无妨,但在禽流感屡次发生,一发生就往往有致命案例、杀鸡休市巨大损失、防疫部门如临大敌的非常时期,这样的等待却俨然“用生命在等待”。口感重要还是人命重要?这道选择题不难回答,为口腹之欲而将生命健康置于危险之中,这样的代价未免过于沉重。
其次,从防疫上考量,目前重点防控对象就是活禽市场,但大大小小的市场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监管,依然难以保证没有盲点,更难以作为常态化措施执行。若从饲养、宰杀这一源头就介入规范管理,不仅效率更高,市场防疫压力也可大大减轻,此种现代化方式已被众多国家证明对防范病疫行之有效。
再次,从养殖户角度来说,不少农户因禽流感而损失惨重,与其一次一次靠政府补贴,不如自身主动转型,以规范化、规模化的冰鲜鸡取代散养散杀,养殖户的利益也能更加稳固。
当然,要推广冰鲜鸡,政府还有很多东西需要谋划统筹。农业部门如何管好养殖场,经贸部门怎么推进统一屠宰,还有相关的冷链配送、检验检疫等环节,都需要不同职能部门形成合力,才能将这一措施推行下去。与其纸上谈兵,不如大胆迈开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