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发展 » 正文

奶牛养殖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平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2-12  作者:[标签:编辑]  浏览次数:415

继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关于加快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建设之后,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推进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设,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并提出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降低对土地及环境的污染。前不久,国家发改委确定了今年农村经济工作的七大重点,其中加快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与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是未来农业现代化推进工作重点之一。

政策的提出为我国奶牛养殖业指明发展方向,即加快推动以农业合作社、家庭牧场为主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奶牛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程度。

过去,随着城市居民乳品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城市周边养殖难以满足居民需求,为保证原奶供应,政府鼓励广大农民开始养殖,但由于门槛低,配套服务设施落后,上下游产业合作不稳固,利益矛盾激化,造成质量安全问题。三聚氰胺事件的出现,标志着过去以散养为主这一模式的终结,同时也加快我国奶牛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推进步伐。然而,为了“多快好省”推动养殖业发展,鼓励发展大规模养殖,这让奶牛养殖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我国人口众多,土地、水、饲草等资源分布不均,大规模养殖,长期来看是规模不经济,而且大量的污物难以无害处理,发展也不可持续,另外更容易带来防疫及食品安全隐患。

2013年我国北方出现大面积“奶荒”,背后深层次原因是奶牛养殖向规模化发展过程中,规模结构进退市场的比重失衡,中小规模退出市场速度远快于规模化发展的速度,造成总供给出现下降。2008年以来,在政府补贴下,大规模养殖出现快速发展,但随之出现诸多问题,迫使大规模养殖放慢发展步伐。“奶荒”出现同时表明经过5年扶持的大规模养殖也不能担负起我国奶业发展重任。

无论是散养还是大规模养殖都不符合我国国情与发展要求,也不符合当前乳业发达国家的奶牛养殖发展规律。

笔者认为,我国奶牛养殖发展方向应该是适度规模化与集约化相结合,坚持“种养”一体化与专业分工化,以实现养殖业现代化。所谓适度规模化和集约化,主要是指牛奶养殖要结合当地包括土地、水源、饲料等自然禀赋资源条件,通过发展最优养殖规模,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平衡,从而实现奶牛养殖可持续发展。

奶牛养殖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平衡,一方面要求充分且集约化利用当地土地、水源和饲料资源,让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保障养殖所需饲料至少60%以上来自当地,从而实现成本可控;通过技术升级、品种改良,提升饲料蛋白转化率,发展节水养殖。一方面结合现代技术,利用自然界本身把奶牛排泄物及相关废物、废水无害化降解,变废为宝,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平衡本质上就是推动养殖生态的循环,就是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养殖收益最大化。

目前,奶牛养殖业也存在一种新的思想,是对集约化发展的错误理解。这种思想认为,所谓集约化发展就是鼓励提高单产,将提高单产作为衡量是否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因此出现通过高消耗来提高单产的现象,事实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平衡,即便是奶牛平均单产仅达7吨,也是合适的,不能盲目追求单产超10吨,从而造成资源浪费,欧洲等国奶牛单产高,主要是养殖的综合水平高,不仅是品种改良、饲料保障、配套服务设施先进等集约化程度较高,在粪污处理、回收利用等方面也非常先进,但这对当前我国的奶牛养殖业来说不具有代表性。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平衡,一方面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上游养殖与下游加工之间的利益矛盾,实现上下游“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一体化发展;一方面尽可能地带动当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减少摩擦。

合作社、家庭牧场是奶牛养殖组织化的一种方式,好处在于有助于提升养殖专业化水平、组织化程度和经营主体的市场地位。更重要的,他们是推动适度规模化发展最理想的主体。家庭牧场,通常养殖规模在几十头到百头之间,合作社可以实现地理分布的适度规模与整体组织化程度的大幅提高。由于农民是经营单位的主要组成主体,他们既是养殖者又是种植者,有助于推动“种养”一体化与各自专业化分工发展,从而极大提升农牧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作为合作社、家庭牧场的主人,农民自然而然会计算如何实现让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达到平衡,如何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围绕合作社、家庭牧场,推动适度规模化发展,提升中小规模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也有助于推动上游养殖与下游加工形成良好的合作共赢机制。长期来看,适度规模化发展可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率,推动养殖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家庭牧场等专业化经营主体市场地位不断提高,其市场话语权、抗风险能力都得到提升,同时也容易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并通过相互参股等方式形成一体化发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