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腊月二十七,也就到了“年根”。按照传统民俗,“二十七,杀只鸡”。这一天,家家户户会杀鸡喜迎春节的来临。为什么要在腊月二十七杀鸡呢?“二十七”的老年俗,如今市民又是如何看待的?......
到了腊月二十七,也就到了“年根”。按照传统民俗,“二十七,杀只鸡”。这一天,家家户户会杀鸡喜迎春节的来临。为什么要在腊月二十七杀鸡呢?“二十七”的老年俗,如今市民又是如何看待的?1月26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鸡”与“吉”谐音,杀只鸡求大吉
“‘鸡’与‘吉’谐音,有吉祥如意之意。所以,杀‘年鸡’讨个吉利成了大家的共识!”1月26日上午,在市区毓秀路农贸市场一活禽屠宰摊位前,市民杜萍一边挑选鸡子,一边对记者说。她说,早些年,平日连吃个鸡蛋都有定额,辛苦一年生产的粮食、养的家禽家畜基本上是自产自销,而春节给了人们一个“过年解馋”的机会。
“按照传统民俗,腊月二十七杀鸡是有讲究的。”杜萍说,杀好的鸡不在当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吃的时候不能吃完,要留一点儿。因为鸡本身代表大吉大利,节日期间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见到鸡,这样才算圆满。“此外,按照习俗,过年期间不能动刀、剪,鸡自然需要提前宰好。”
我市著名作家、资深文化人张名扬认为, 市民过年喜欢讨吉利,鸡正符合这种心理。“鸡”谐音“吉”,过年时杀只鸡,图的就是这个“吉”字,而且最好是一只全鸡——整个吉祥。传说,公鸡是在人间报时的吉神,宰了它就是让它回天庭休息,给玉皇大帝报告这家人是否勤劳。
按照习俗,杀鸡颇有讲究
“按照习俗,鸡肉算是过年位居第一的吉祥菜肴。”提起杀“年鸡”,杜萍说,在过去,鸡肉是过年时餐桌上的一道“硬菜”。家家户户过年只杀一只鸡,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客来客往,就指望这只鸡充门面呢!一只鸡煮熟后剁成两半,抹上盐,挂在梁上,来客了,剁一小块;再来客了,再剁一小块。
腊月二十七这天杀鸡,不同地方有差异。按照习俗,过年杀鸡通常要杀体形硕大的鸡。杀鸡时,鸡脖子上的刀口要平整,鸡血沿着刀锋汩汩流入一碗清水里。将整只鸡煮熟后,黄澄澄的,十分诱人。将它放在一个篮子里,大年初一,主人提着,还要端着一碗酒四处敬献:敬天、敬社神、敬土地爷、敬祖宗。所以,这只鸡必须有一点儿“看相”。
市场上活鸡品种多样,怎么才能挑选到好鸡呢?“尖嘴、细爪、圆趾甲,这些都是挑好鸡可以参考的标准。”市区毓秀路农贸市场一活禽屠宰摊位老板陈华彬说,挑鸡最重要的是看毛色。毛色是不是发亮跟它平时吃的饲料有关,农民家养的鸡毛色就特别亮。还要看爪子细不细,这能看出鸡平时是不是在跑。饲养的鸡不大,但爪子很粗。而整天跑的放养鸡,爪子比较细。
打破老例,买宰好的鸡省事
当日,记者走访了解到,各农贸市场、商场里,鸡卖得特别好。而鸡的价格与前几日相比略有上涨,白条鸡、三黄鸡价格为14元/公斤,放养的“土公鸡”价格约为32元/公斤。
将烧好的热水倒入盆中,然后把鸡放入滚烫的热水中来回涮几下,便开始拔毛、开膛……过去,腊月二十七人们总要亲自动手杀鸡。而现在,人们已打破“二十七,杀只鸡”的老例。挑选、称重、宰杀,一条龙服务着实让大家省了不少事儿。
“过节图的是喜庆开心,能方便就不会寻麻烦。”在市区文化路买鸡的李先生表示,他很多年没宰过鸡了,像现在这样弄好了直接买回家,省事。“旧年俗新过法,相比过去特意遵循的年俗,大家更愿意接受简单、直接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