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土猪归来遭遇饲料难题 肉质改良市场潜力巨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1-21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204

中国每年出栏7亿头左右生猪,99%商品猪是国外猪种,采用西方玉米加豆粕的精饲料饲养方式育肥,猪肉千篇一律口感粗糙而不香。这为包括饲料创新和生猪新品种繁育在内的肉质改良业务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浙江东立绿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利明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按照2012年全国年生猪出栏量71427万头计,单就优化饲料成分来改善猪肉品质的饲料改良剂产品而言,充分开发的话,预计有100多亿元的市场份额。

沈利明介绍,中国传统养猪的饲养模式中以糠和青饲料加放牧为主饲养生猪,这在客观上给猪补进了大量的硫胺素(影响猪肉香味的一种维生素,也就是维生素B1)和维生素E,其后又在催肥期补给大量淀粉类饲料,而淀粉类饲料是一种促进肌内脂肪沉积的高能量低蛋白。猪肉因此吃起来香。

而传入中国的现代养猪技术,商品猪的出生到出栏上市时间从以前的1年左右缩短到现在的5~6个月,生长速度加快,影响了脯氨酸、肌氨酸、核苷酸等香味物质在肉质中的沉淀与积聚,猪肉中脂肪成分少,一定程度影响了猪肉风味。

中科易恒(北京)现代农牧信息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冯永辉表示,国内猪饲料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研发可以改善肉质的创新型饲料,大、小饲料公司都下了不少力气。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此前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饲料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低至1%,东方希望要高一些,也只有5%左右。

沈利明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品质越来越受到国内消费者的重视,这为饲料企业冲出“红海”提供了机会。沈利明透露,该公司研发的饲料改良剂利润率在20%左右,远超出市场同类产品。

猪肉品质改良,在拉动饲料行业创新之外,为土猪重返市场也提供了机遇。冯永辉说,国内土猪品种较多,但是生长周期长,饲料转化率远远低于养猪。土猪要4~5斤的饲料才能长1斤肉,洋猪长1斤肉只要2.5斤左右的饲料,所以洋猪占据了压倒性的市场份额。现在消费者对猪肉风味的看重,成本较高的土猪又重回市场,而土猪与洋猪杂交的优良品种,在保持土猪风味的同时,饲料转化率也逐渐逼近洋猪。冯永辉介绍,广东壹号土猪的年产量做到了约15万头,有10亿上下的市场份额,全国土猪的市场接近100万头,不过与7亿头的年出栏量相比,只有千分之一左右,潜力非常巨大。

冯永辉也指出,香味是猪肉改良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对于屠宰企业来说,不会因为猪肉的香味开出高收购价;而风味改善的猪肉价格往往也比一般猪肉价格高出一倍左右,消费者不一定会埋单。沈利明表示,他所在公司研发的饲料改良剂天然植物提取物吸收利用率可达到80%,高出同类产品,已有许多大型养猪场在使用,2013年实现销售100多吨,增加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不过该产品尚属培育期,要2~3年后,才会进入快速成长期。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