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猪舍变迁折射出农村养殖的经济转型与变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1-14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156

近日,笔者在广西农村采访发现,农村猪舍这些年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盖在自家院子里臭烘烘的小猪圈,发展到一些地方两层楼的现代化养猪场。猪舍由小变大、由低端到高端的变迁,折射出近些年农村在经济转型、人居环境方面的各种变化。

变化之一

猪圈由小变大,折射农村由小农经济向规模经济的转变。过去,农民养猪大都是在自家院子里垒个猪舍,养一两头。笔者在广西多地农村采访了解到,现在散养户已经很少,即使散养,规模也在十几头、几十头。而规模化养殖场越来越多,用“猪圈”称呼猪舍已不太准确。

陆川县沙坡镇秦镜村养猪大户黄祖武的养殖场建在一个山坳里,是一个混凝土两层楼,上面养猪,下面清理粪便。这栋猪舍总投资50多万元,可以养3000头猪。黄祖武介绍说,能建这样高端的猪场得益于一家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龙头企业为猪舍提供设计规划,还提供30万元~50万元的贷款信用担保。

据广西畜牧部门统计,目前规模养猪已成为广西的主导,占到整个养殖比例的60%以上。其中,龙头企业的带动功不可没。

变化之二

从“人畜混居”到人畜分离,折射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猪舍建在自家院里过去在农村很常见,特别是在广西,人和家畜混居在一栋木楼的也很多,通常是底层养牲畜,二楼住人,三层放粮食。

笔者了解到,现在的规模养猪场都建在离村子很远的地方,特别是大型养猪场,一般都选择到山里去建,远离农家院,让村民们告别臭气熏天的环境。即使是一些散养户,也在积极将猪圈迁出院子。在武鸣县府城镇喜庆村采访时,村民苏桂贞告诉笔者,现在村民的猪圈已经统一搬到村外的养殖小区。笔者看到,养殖小区的水泥地面上修建了排水沟,粪便经排水沟汇入沼气池进行无害化处理,排出的沼气可用来照明煮饭,实现变废为宝。

村干部黄新英说:“以前儿子总抱怨家里养猪太臭,不愿带媳妇回来,为这没少闹别扭。现在家里干净了,家庭也更和睦了。”

变化之三

生猪养殖技术日新月异,折射农村经济走向依靠科技进步的内涵式发展之路。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过去家家户户养猪,只是饲喂剩饭、猪草、野菜等。现在的规模养殖场大不相同,从饲料、防疫、喂食技术都很讲究。

笔者在进黄祖武的猪舍前,被要求穿上防护服,从头到脚遮得严严实实。饲养人员介绍,这是为了防疫,怕带进去病菌。笔者看到,这个两层楼的猪舍设计得很科学,二楼地面铺设着类似下水道的格栅,猪的粪尿能漏到下面,可随时清理,大大提高了卫生程度。猪舍两侧的墙上是两排大型换气扇,能够保证空气流通并能调节温度。

饲养员说,养殖场配备了自动化喂食设备,只需要一两个人管理,龙头公司还专门配了技术员,提供全程的技术服务。

从事养猪业十几年的广西银农牧业公司董事长李志聪深有感触地说,过去都笼统地讲“养猪致富”,实际上只有科学养猪才能真正致富。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