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华中农大成功研发首个猪肉中喹烯酮残留检测国际标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1-10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161

近日,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该校动科动医学院袁宗辉教授研究团队,研究的成果“猪可食性组织中喹烯酮最高残留限量标准制定”,成为我国首例自主研究确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实现了动物性产品中有害残留物的准确识别和含量分析,填补了喹烯酮在动物性产品中安全控制标准的国际空白。

据袁教授介绍,此项成果采用了国际前沿的放射性示踪技术和质谱联用技术,国际上对于本品的食品安全性未开展过研究。日前,此项成果经过农业部科教司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

据悉,喹烯酮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类新兽药,农业部批准其作为抗菌促生长剂用于养猪生产,是我国养殖业中应用最广泛的饲料添加剂之一。主要作用是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还可控制动物消化道疾病。国内现有多家药厂生产,年产量3000多吨,可用于近2亿头生猪的饲养,占全国养殖量的四分之一。

目前虽然还没有报道喹烯酮直接对人体或环境造成危害的报道,但本品已被证明存在遗传毒性(致畸、死胎率增高)或蓄积性毒性,对环境生物也存在潜在危害作用,相关研究正在进行。尽管国家批准喹烯酮仅用于猪,但实际生产中喹烯酮也被非法用于家禽和水产动物,在养猪生产中的超量添加现象也较为普遍,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但是,我国迄今没有喹烯酮的食品安全控制标准。

袁教授介绍,本成果结合我国实际养殖特点,在我国养殖环境和模式下制定出了安全标准,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与适用性,将使湖北乃至全国范围内使用喹烯酮的养殖者、检测机构和监管部门有了科学明确的监控对象与判断标准。通过对产品的检测,可以清楚的知道消费者食用的猪肉是不是安全的(仅喹烯酮一项的残留是否超标);通过对养殖场的屠宰前抽样检测,可以清楚地知道需要停止用药多长时间后,才能确保上市时的猪肉产品是安全的。这样可最终确保老百姓消费的猪肉产品是安全可靠的。

这项成果是我国首例自主研究确定的食品安全性标准,实现了我国兽药食品安全性标准制订的零突破,它的研究思路与技术将促进我国兽药食品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检验检测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监控依据和执法标准。同时,首次按国际标准进行了兽药安全性标准制定,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标准制修订舞台上的地位与话语权。本项目提出的食品安全性标准如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执行,将确保全国生猪产品中喹烯酮残留的安全性,减少动物性产品中兽药残留超标比率,提高动物性产品安全水平,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据悉,该实验室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承担了食品中兴奋剂的检测任务。除了本项成果外,多年来已研究制定了近40项兽药残留检测的国家标准,其中29项已被农业部颁布实施,广泛应用于全国各检验检测系统。同时也研制开发了瘦肉精、苏丹红、孔雀石绿等近20个兽药残留快速检测试剂盒产品,用于养殖一线的现场检测。此外,开展了20多种兽药的残留研究,提出了这些药物的休药期标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