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借助体制改革 荥阳市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9-13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311
    2007年7月2日,荥阳市按照上级有关要求顺利完成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将荥阳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更名为荥阳市畜牧局。借助畜牧兽医体制改革,荥阳市畜牧局按照精简、高效、务实的原则,对科室进行了重新设置,对人员进行了优化组合,强化组织分工和整体部署,全市畜牧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多项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取得良好效果。
    一、规模养殖企业建设成效突出。一是山东新科牧业科技种猪场计划投资2000多万元在荥阳新建万头种猪场一座,一期资金720万元已经到位,用于土地租用和基础设施建设。该项目位于荥阳市王村镇王村村,占地68.5亩,租地协议已于8月23日签订,该场基建将于秋收后动工,2008年3月底建成投产。建成后种公、母猪存栏4500头,计划年出栏商品猪1.5万头,向社会提供仔猪12万头,可带动农户1000余户。二是河南宏宇电子工程有限公司与郑州市华力商贸有限公司合资在荥阳建设存栏优质奶牛500头的标准化养殖小区项目正在选址中。三是郑州市广发农牧有限公司一期工程投资700万元在广武镇唐垌村占地80亩的5万套AA+父母代肉种鸡场项目已建成并投入生产,成为郑州市规模最大的种鸡场、年供雏能力可达700万羽。该项目的建设将极大的推动荥阳市及周边县市肉鸡业发展。四是荥阳市利达奶牛养殖合作社有限公司投资412.25万元在广武镇闫村建设的存栏奶牛500头养殖小区项目,也已完工并配备有标准化挤奶大厅及“利拉伐”现代挤奶设备,现已入驻养殖户12户,存栏奶牛320头,年提供优质鲜奶1600吨。
    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继荥阳市养猪协会、荥阳市衡心养殖合作社后,荥阳市奶牛养殖协会、荥阳市赵家庄奶牛养殖合作社、荥阳市利达奶牛养殖合作社、荥阳市广发养鸡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并逐步呈向规范化、标准化运行的趋势,全市35家畜牧养殖合作社有4家通过省无公害产地认定、 3家通过产品认证、3 家通过国家商标注册,农民合作化生产、发展意识明显增强,据最新调查,该市禽、猪、牛规模饲养比例达到86%、70%、18%,合作社已作为一个规模养殖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成为该市畜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在去年的高致病性蓝耳病高发期间,各合作社积极组织防范,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在防范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民联合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
    三、“四位一体”的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模式不断完善。作为河南省无公害商品猪生产示范县,荥阳市从2005年即开始探索无公害商品猪生产模式,通过不断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强化执法监督,确立了“无公害畜产品养殖档案填写—畜牧业生产资料打假—建沼气池—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商标注册”四个不可缺少的畜产品生产监管环节,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四位一体”的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监管新模式,有效规范了无公害畜产品生产行为。目前我市已有通过河南省无公害畜产品生产产地认定的企业达18家,通过国家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的产品达6种,种类涵括猪、牛、禽、肉、蛋、奶等多个畜禽品种和产品;全市100立方米以上的大中型沼气池12个,其中荥阳市振华牧业有限公司3000立方米沼气池建设规模目前在全国畜牧养殖企业中尚居首位。
    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积极有效。该市利用荥阳市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后的黄金时段,开辟 “新农村 新荥阳”节目专栏,每周一次开展畜牧知识专题讲座,利用这个机会大力宣传畜牧业生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的重大举措、防治要点,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高致病性蓝耳病高发期间,由于宣传到位,在疫苗供应紧缺期间,该市多家企业提前预定了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5万头份,在郑州市率先开展疫病防控,确保了全市的清净无疫。
    五、种畜禽生产、品种改良能力明显加强。今年荥阳市加大对种畜禽生产经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指导新建(扩建)种畜禽场5个,新建奶牛综合服务站2个。止目前,全市规范化畜禽改良站点已达20个,奶牛人工授精普及率达90%以上,全市种畜禽生产、经营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
    下步,荥阳市计划进一步推进绿色、无公害健康型畜牧业生产力度,引导新建一批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完善畜产品生产产业化链条,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质量与国际接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