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扶持生猪产业发展农村信用社大有作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9-13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17
    近段时间以来,猪肉价格的引起了政府和居民的广泛关注,控制猪肉价格的上涨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作为生猪生产的重要支持部门,中国银监会也出台了《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对生猪生产的信贷支持。

    在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采取积极措施支持生猪发展的情况下,作为支持生猪发展第一线的信用社更应充分利用金融资源的力量来支持生猪养殖,帮助稳定生猪市场价格。就目前来说,信用社应在六个方面有所作为:

    一是加强生猪市场调研,准确掌握生猪生产贷款需求。信用社应和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配合,通过积极主动的调查研究,全面掌握辖区生猪存栏量、需求量,以及生产企业、养殖户生猪良种繁育、饲料、防疫、屠宰、销售、储备等生猪生产产业链条中各个环节的信贷需求和信贷投放情况,确定信用社的支持规模和资金投放额度,有针对性地支持生猪生产。

    二是集中信贷资金,加大对生猪生产的贷款投放力度。信用社对养殖户要积极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同时创新中小企业担保方式,解决生猪生产企业担保难问题,尤其是对提高生猪产量潜力的现有生猪生产企业,信用社要按照银监会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的指导意见,采用多户联保或者“社团贷款”等方式增大对其扩大再生产的信贷投放,进一步提高生猪生产能力。

    三是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对符合贷款条件的生猪生产企业和养殖户,要在符合国家金融政策的前提下,对生猪养殖户和生猪生产企业的贷款申请加快办理速度,及时予以评级授信,并享受贷款优先、额度放宽、利率优惠、手续从简,最大可能的减轻农民负担,让利于民。

    四是充分运用资金杠杆的调节作用,帮助农民实现养殖规模化。由于规模化养殖利于管理和防疫,也容易产生规模效应,提高养殖效益。因此,信用社可通过信贷杠杆进行必要的调节,鼓励农民改变过去的“散、小、乱”养殖模式,实现生猪的规模化养殖。

    五是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向农民做好预防猪疫的宣传工作。信用社网点遍布乡村,和农民联系最紧密,信用社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依托“金融下乡”及其它活动,向农民做好生猪防疫宣传,构筑起一个有效的城乡预防大网络。

    六是要主动加强与政府、保险和畜牧兽医部门的有效合作,探索生猪保险和小额信贷的结合点,利用担保和保险手段,在促进生猪市场健康发展的同时,有效防范生猪贷款风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