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南湖区生猪养殖业掀起“大变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23  浏览次数:184
核心提示:  对新丰镇民丰村农民沈明珠一家来说,今年是特殊的一年,从养猪户到拆除违章猪舍转行发展家庭农场,全家的生产方式、生活起居

  对新丰镇民丰村农民沈明珠一家来说,今年是特殊的一年,从养猪户到拆除违章猪舍转行发展家庭农场,全家的生产方式、生活起居都发生了变化。昨天一大早,沈明珠一家便在农场里忙着采摘蔬菜,发展家庭农场虽然更忙碌,却也很充实,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再“被猪包围”,空气中猪臭味也少了。

  沈明珠一家只是南湖区众多转行养猪户中的一员。作为南湖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导产业,生猪养殖业已超土地承载能力,对此南湖区在3月30日召开史上最大规模违章猪舍拆除动员大会,打响违章猪舍拆除行动,以壮士断腕的魄力从养殖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养殖废弃物长效收集处理全方面展开行动,掀起了一场生猪养殖业转型发展“大变革”。

  减量转型

  要从根本上解决养殖污染,关键还是养殖减量。一方面,南湖区全区凝心聚力开展违章猪舍拆除行动,帮助养殖户转产转业;另一方面,在巩固禁养区违章猪舍拆除行动的同时,部署落实生猪产业限养区减量,以“三个一”制度为抓手,推进生猪养殖减量。

  截至11月29日,南湖区已拆除违章猪舍面积198.9万多平方米,涉及养殖户7860户。大量违章猪舍的拆除带来的直接变化是生猪存栏数的下降,但要从根本上把养殖总量减下来,必须及时帮助农户转产转业。南湖区决定从今年起,连续三年区财政每年从支农资金中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养殖户转产发展粮油、蔬菜、水果、花卉等种植业,积极探索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引导和组织转产农户从事生态高效农业。

  凤桥镇在大星村建设总面积1500亩的家庭农场示范区,优先导入拆除违章猪舍的农户;新丰镇、大桥镇、余新镇纷纷举办就业培训班、召开专场招聘会--南湖区着力引导农民转产转业,或转向生态高效农业,或转而在二、三产业就业,或探索“走出去”养殖模式,千方百计为养殖户开辟更多新的增收渠道。截至11月20日,全区已帮助法定劳动年龄段需转产转业农户5076人,待就业84人。

  南湖区的目标是养殖量从2012年的68万头,减至2015年末存栏数26万头以下。目前,全区已出台限养区生猪养殖“三个一”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养殖指标分配方案。从明年1月1日起,农户出售肉猪须严格按照生猪养殖“三个一”管理制度,凭肉猪出售券方可出售。

  提质转型

  在减量的同时,南湖区还注重生猪养殖业提质。在有效运作猪粪、沼液收集处理体系的同时,今年区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建设再升级。

  南湖区今年投资1300万元在大桥、新丰、凤桥、余新建设6个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点,目前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项目已进入试运行阶段。高温发酵处理可分解病死畜禽成粉状,并可灭杀大肠杆菌、猪瘟蓝耳病等病毒,处理后的成品可用于肥料或饲料原料。南湖区已统一采购台湾高速处理机15台,安装在6个集中处理点,年处理病死动物可达4200余吨,能基本满足全区病死猪的处理需求。

  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体系也纳入“三废”收集服务体系,与猪粪、沼液一样,由各镇“三废”处理有限公司统一负责收集管理。截至11月底,全区已收集猪粪21.8万吨,生产有机肥6.9万吨,沼液入网量截至12月10日已达41.1万吨。

  另外南湖区也鼓励通过生态养殖方式,利用沼液浇灌牧草、果园、鱼塘等,实现沼液就地吸纳,并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探索养殖污染治理新模式,大力推进生态养殖。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