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人员报告称,关闭活禽市场对防止人感染禽流感有显着效果。假如今年冬天疫情再现,人们应当考虑此项措施。然而包括研究人员在内的专家提醒,永久关闭活禽市场不切实际,因为多个国家的消费者有活禽需求,并且小农户是承担不起能够冷藏的屠宰场和冷藏货车的。他们说,短暂地关闭活禽市场也会造成经济问题,但是在一定情况下仍然应该考虑这项措施。《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的这项研究关注到了去年春天中国南部的H7N9流感爆发。H7N9在人类中的传播仍然很罕见——到夏天疫情结束前,仅确诊135例,不过致死的有45例。10月份以来新增了8例人患病例(根据WHO统计到2013年12月13日的数据),这激起了疫情在今冬出现的恐惧。
在今年4月时,作为应对H7N9的措施,上海、杭州、湖州、南京4个城市关闭了活禽市场。研究人员称,人患病例几乎立马减少了97%到99%。流感最早出现在三月。科学家相信,大多数受害者是由禽类感染,只有少数是通过家人或医护人员传染。关闭的活禽市场已经全部重新开放,而疫情的爆发造成了约16亿美元经济损失,家禽业也受到了打击。香港大学医学院流行病学家以及该研究的作者,本杰明·J·考林(Benjamin J. Cowling)称,家禽业对很多地方政治经济有很大影响。其他专家则提醒说,在另一个自1997年起传播,罕有人感染病例确诊却潜藏致命威胁的流感——H5N1禽流感的爆发中,越南和埃及的活禽市场无视了关闭市场的命令。而中国则截然相反:在制定决策后,有效地推行了公共卫生措施。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兽医官胡安·卢布罗斯(Juan Lubroth)博士称,虽然城市里有制冷设施可用,许多市场却依旧贩卖活禽,“因为人们喜欢亲眼看见家禽的毛色、年龄,看到它健健康康的。”活禽市场常常脏乱不堪:禽流感通过粪便传播,鸡鸭鹅以及其他禽类经常在布满了它们的粪便地面上穿行。某种类型的活禽贩卖在世上每个城市里几乎都有,纽约也不例外。经济不发达国家里活禽销售则是常态,因为缺乏冷藏措施,禽类在屠宰后很快就会腐败。考林博士说,在中国,食品丑闻造成了消费者对冷冻肉类的恐慌,使得活禽市场“比沃尔玛在美国的普遍程度更甚”。为了防止H5N1爆发,亚洲一些城市推行了活禽市场的“休息日”,在休息日市场必须二十四小时歇业,用来做清洁消毒。去年公布的一项研究(见附录),通过研究12年间从活禽市场收集的5.4万份粪便样本,发现不必全面关闭市场,而是采取几项惩罚性不那么严重的措施,就能把流感病毒减少84%。这些措施包括一个月两天市场休息日,禁止家禽在市场过夜,以及禁止贩卖鹌鹑。有些市场规定,打烊之后还没卖出去的禽类都必须宰杀处理掉。
不过给《柳叶刀》的研究撰写评论的英国皇家兽医学院流行病学家,纪尧姆·富尼耶(Guillaume Fournié)博士说,如果卖家得不到补偿的话,他们就会不遵守这些规定。富尼耶博士说,通过他在越南做的工作,建议确定出重要的批发市场并做定期清洁,对穿梭于市场间运输禽类的货车消毒,这样就能在较少关闭市场的情况下遏制疾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