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全国首个肉牛微企“庭院牧场”在丰都县挂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25  来源:[标签:来源]  作者:[标签:编辑]  浏览次数:257

11月6日,丰都县包鸾镇飞仙洞村,村民杨先文接过“丰都县先文肉牛庭院牧场”工商执照,成为全国首个以庭院牧场注册的微型企业主。庭院牧场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一种养殖模式。每家养殖20-50头,但集中到村里圈舍统一饲养,实现种植养殖、粪污利用、生产加工、餐饮服务等多个环节的“一体化经营”。

目前,飞仙洞村共养殖肉牛800余头,并在这个产业链上繁衍出37家“牛微企”,年创收近500万元。小牧场带来大财富简易的牛棚,7头牛。2011年,在沈阳打工多年的杨先文返乡,开始了他的“牛”事业。然而,受规模小限制,前两年,杨先文一家的养牛收益却不乐观。“每头牛挣2000-3000元,一年下来才挣2万元。想扩大规模,但资金和劳力又跟不上。”今年5月,丰都开始探索以庭院牧场的方式发展微企,并推出多项配套扶持政策:一是3万元财政补贴,二是融资15万元的财政贴息贷款,三是税收返还。此外,养殖户还能享受母牛动配及母牛保险等方面的免费。得知此消息后,杨先文联合同村6家养殖户投资28万元,建起近700平方米、可养殖180头肉牛的庭院牧场。如今,杨先文的“牛微企”,年肉牛出栏量在30头以上,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在他们的带动下,如今全村已养殖起800余头肉牛。小粪污产出大前景庭院牧场式养殖及其升级版庭院牧场微企,让养牛户尝到了甜头,而养殖所产生的粪污,则让另一些人看到了商机,一批变粪为宝的微型企业也应运而生。2010年,从事蚯蚓养殖的梁孝荣在了解到飞仙洞村肉牛养殖进展后,兴奋不已。

“牛越多,牛粪就越多,能挖掘的价值也就越大。”他和大学同学李从万相约从涪陵来到飞仙洞村,创办起了蚯蚓养殖和有机蔬菜种植微型企业。“牛粪含有丰富的有机肥,能为蚯蚓繁殖提供天然养料,而养殖蚯蚓后的废污又可用于蔬菜种植。”梁孝荣介绍,目前他们在山腰上拥有一块15亩的种养基地,每亩年产蚯蚓2吨左右。今年,他们计划将基地面积扩大到100亩,届时蚯蚓和有机蔬菜的年均销售收入将达50万元以上。在飞仙洞村山脚,牛粪则在同一家人里催生出三家微企,当地人称“菌菇三姐妹”。“牛粪丰富的有机肥是天然的发菌材料,在村里收牛粪完全没有问题,我也放心地把规模做大。”这家人中最先尝试用牛粪培育、种植菌菇的张红说,她的微企年利润在10万元以上,在她的带动下,她的弟媳彭淑梅和小妹张小红,在2012年也先后办起了自己的菌菇微企。据悉,该镇计划发展200户菌菇种植微型企业。小产业开拓大市场有了肉牛,有了菌菇,相关的牛经纪、牛加工、牛餐饮等微企也发展起来。牛经纪微型企业主彭永国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各地牛市场选牛、购牛,再卖给肉牛加工公司。几年下来,彭永国已经炼就了“火眼金睛”,“只要看一眼,问两句,就知道牛有没有病、肥瘦比是多少。”凭着这个本事,彭永国的牛经纪生意每年能为他带来10万元左右的收入。

为了让微企产品更好走向市场,丰都县工商局联合相关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先后申报注册了“丰都肉牛”等13件地理标志,并授权当地小微企业、个体户和农户免费使用。目前,带有“丰都肉牛”商标的牛产品已进入全国各大连锁超市,并远销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据了解,截至目前,丰都县围绕肉牛产业链条已发展的“牛微企”256户,建成包鸾飞仙洞、三合峰顶2个肉牛产业微型企业示范村,解决就业1500余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