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海参的池子里由于使用了大量药物,水中见不到其他动植物。 渤海早报记者在凌海为您报道。大凌河全长390余公里,是辽宁省西部最大的河流。日前,渤海早报“美丽中国 生态渤海”水环境大型调查采访活动记者一行,驱车沿崎岖颠簸的向海土路,穿过两侧1米多高的层层芦苇荡,来到辽宁锦州境内的凌海市大凌河入海口附近采访。离入海口几百米远的大凌河边的一块空地上,三户渔民正翘首以盼辛辛苦苦忙活大半天的他们,正等着从市里来的鱼贩子,希望能把捕获的为数不多的鱼虾卖个好价钱。用他们的话说,这一带“鱼虾一年比一年少,一年比一年小。”鱼虾个头小 赔本也得卖“从凌晨两点忙活到中午一点,饭都没顾上吃,就打了这么点儿鱼。”一名身材魁梧、连深色塑胶连体防水服都没来得及脱的渔民小声嘟囔着,黝黑的脸上隐约露出一丝不快。他叫任松,在这一带打鱼已有10多年。“鱼虾是一年比一年少,一年比一年小。”任松打到的鱼,大都只有十几厘米长,还有少量的小虾、小蟹。“估计也就五六十斤,连油钱都不够。”任松说,他有一条小船,与一个同乡在不远处的入海口附近打鱼,打完后再骑摩托车运过来卖。“鱼的种类少了,你看,除了梭鱼、大头鱼还有两条塔嘛鱼,就没别的了。”记者注意到,另两户渔民打到的鱼虾数量还不如任松多,焦急等待中透着几分烦躁。这时,鱼贩子开着一辆白色轻卡从远处驶来。
未等车走近,渔民们已将“货物”备好,尽量将新鲜且个头大的放到上面,希望能卖个高点的价。鱼贩子是一名30岁左右的妇女,下车后围着渔民们的鱼虾转了一圈。“你的鱼也太小了,两块五一斤,卖吗?”听到这个价格,任松一下子怔住了,犹豫了一会儿后答道:“能再高点吗?”“不能再高了,你这鱼在市场上不好卖。”说完,鱼贩子转身跟别的渔民谈价去了。“前两年贵时能到四块钱一斤,唉……没办法,现在两块五也得卖,要不然大老远跑到市场上去卖不值得。”任松说,“大不了今天不回家了,一会儿回船上接着打。”咬了咬牙,任松喊住鱼贩子,说了一句:“卖!”说罢,他抬着鱼往鱼贩子的秤上一称:60斤出头。不一会儿,任松和另一户渔民的鱼虾都成交了。最后一户渔民嫌价低,骑摩托车带着鱼去市场上卖了。“他也是没办法,我能理解他。”望着这位渔民远去的背影,任松轻轻叹了一口气。
之后,他拿出手机,给家人打了个电话,然后骑摩托车准备回船。“回船上接着打,明天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能回家。”海水被污染 渔民怨养殖“除了海洋污染、油田勘探开发、港口建设,海水养殖尤其是海参养殖,是一个重要原因。”在被问及鱼虾减少的原因时,任松说道,“海水养殖需要大量用药,养殖海参还得用漂白粉刷池子,废水排到大海里,会导致鱼虾和它们的食物死亡。”在任松指引下,记者爬上河边一座十几米高的铁塔向西望去,数十亩地范围内,遍布着一个个养海参的池子。沿途及周边有专门给海参治病及提高其产量的“海参药店”,一些房屋墙壁上还贴着许多药物广告。据一名渔民介绍,海参育苗前,对卫生条件要求十分苛刻,养殖户会采用盐酸、高锰酸钾、漂白粉等刷洗池子,清洗之后,污水直接排到大海里。而在海参养殖过程中,为防止出现病害,还会使用消毒剂和抗生素,在其生长的不同阶段都需要用药,如消毒散、敌百虫等,海参几乎就是在药里养大的。之后,记者驱车沿海边主干道一路向西行驶,发现随处可见海参、虾等的养殖池。据了解,几年前,凌海市曾提出,要积极推广人工全价配合饵料和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鼓励应用全封闭内循环水处理技术,精心打造“海参之乡”品牌。
据悉,目前,我国沿海各地规模化的人工育苗及工厂化养殖发展迅猛,鱼、虾、蟹、贝的池塘养殖面积也在不断增加,但主要养殖品种的病害却日趋严重,育苗、养殖废水的排放使海区近岸水域造成污染。而这种人为的对滩涂及养殖海域的破坏,会使沿岸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水域生物多样性减少。排掉的废水中残留大量化学药物,也会使海水中的病原体产生抗药性,同时会杀死水中有益细菌,造成水生生态系统失调。同时,海水人工育苗及养殖都是以投饵为主的模式,残饵、粪便等营养因子一旦随着排换水进入到海水中,就会产生各种营养物质及有机与无机碎屑,其营养物质总量超出该区域环境容量,造成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甚至超富营养化。健康养殖已成必然趋势我国水产养殖业始于20世纪中期,改革开放以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品种增多,产量迅猛增加,尤其是90年代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产量持续稳步增长,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是,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集约化养殖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养殖环境日趋恶化,病害发生率越来越高,水产品的质量不断下降,水生生物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著名海洋专家王诗成接受渤海早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健康养殖已成为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健康养殖关系到生态平衡、饮食安全等诸多敏感问题,政府部门要积极扮演行动的组织者,加强统一组织和引导,发挥好协调作用。“健康养殖,即在追求数量的增长、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经济利润的同时,注重水产品质量和生态效益。”王诗成告诉记者,“集约化养殖改变了传统自然养殖的饲养周期长、利润低以及无法进行科学管理的弊端,但也存在着饲料贵、疫病蔓延快、滥用药物、环境污染等问题。”王诗成介绍,近年来,养殖、加工、流通等各环节,滥用或不规范使用渔药、饲料及添加剂的事件也时有发生,一些水产品中的残留严重超标,出现了如氯霉素残留、贝毒、河豚毒素等事件,而人们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水产品,出现水俣病、骨痛病等公害疾病。王诗成说:“首先要抓思想源头,养殖面积不断扩大,许多不可养面积变成可养面积,养殖密度在不断增高,渔业饲料、肥料、药品等投入品频繁使用,内源性水质有严重污染的趋势,外源性的污染也不能乐观,对养殖用水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宣传是当务之急。其次是抓技术源头,推广科学养殖方法,水产行业管理者应主动服务,采取多种方式为养殖者传经送宝。最后是抓管理源头,通过进行档案管理,建立健全养殖生产记录和养殖用药制度,严格操作规范和标准化生产,对育苗生产从亲种引进、苗种培育到进入市场的各个环节都登记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