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动物福利化养殖效益可观 现代养殖业一线人才紧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24  来源:中新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18

 

10月19日至22日,畜禽健康环境与福利化养殖国际研讨会在中国畜牧科技城——重庆荣昌县举行,来自12个国家的180余名专家学者以“畜牧现代化与生态文明”为主题,就中国“动物福利”意识的普及与技术推广进行了学术探讨和交流。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院长刘作华研究员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就动物福利问题及社会化效益研究进行了介绍。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从事畜牧科学历史最悠久的科研机构,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关注动物福利改善这一课题由来已久,其研究认为改善动物福利具有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意义。2011年,由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倡议,来自6个国家的11个研发机构在荣昌组建了“动物环境与福利国际研究中心”。

该中心总部便设在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致力于加强动物生产环境和动物福利的研究,推动全球食品动物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的规模化养殖程度已到了亟需进行动物福利健康养殖的时候,但受传统养殖观念影响,这一养殖方式进展缓慢。”刘作华说,当下,人们既需要吃得好,也要吃得安全,福利化健康养殖可降低动物生病率和死亡率,减少动物用药,降低甚至消除使用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带来的危险。“很多企业认为动物福利是一项需要高成本、高投入的工程,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刘作华告诉记者。在过去几年中,作为畜牧研究机构负责人,刘作华主导的团队在中国西部农村地区进行了多个“动物福利”实验项目,以实证的方式为这一领域未来在中国的实践进行广泛、深入的论证。

刘作华坦言,实验团队遇到的最大的阻碍就是传统养殖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动物福利会影响企业受益。然而他的实验结构表明,在猪进行福利养殖后会减少其生病率和死亡率,而且会提高母猪的生产率,带来的长远经济效益很可观。根据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进行的专项试验,完全按照福利化养殖400头猪,从人力投入上看只需要2人即可,而按照传统养殖方式则需要8人,一年仅人工费一项便可节约20多万元人民币,由于采取了更加尊重动物习性的喂养管理方法,母猪的配种率显著提高,在试验中每年多产近百头猪,出栏率明显提高,这也直接影响到所必须的资金投入的回收速度,资金回报率也因此而提高,项目的商业性特点非常明显。无论是传统养殖方式还是福利化健康养殖方式,随着规模化养殖程度提升,养殖产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是不争的事实。据重庆畜牧科学院调查显示,在2010年时川渝地区畜牧产业低端人才缺口已达3万人,低端岗位需求量会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提高而增加。刘作华透露,该院正筹划建设重庆畜牧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实用性技术人才,以农村青年、乡镇企业人员、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养殖企业基层科技管理者等为培养对象,立足川渝向全国服务。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