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生猪存栏量下降以及饲料上涨和疫病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快速上扬,在经历了春节后的价格跳动期,7月初又出现大幅度上扬,记者从相关部门获得的数据显示,毛猪平均价格每公斤上扬达7元,市民消费最普遍的精瘦肉已经涨到了24元/公斤。以猪肉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的上扬,对于老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
市民:时刻感受涨价讯息
在中心菜场,一位大爷只买了一条丝瓜,“丝瓜3.6元一公斤,一条就是2元多呢。”他告诉记者,最近肉价和菜价都比以前贵,所以他和老伴决定现在的饮食清淡一点,一般两三天再买点肉吃。
“自从猪肉涨价后,家里每个月的生活开销就要多花费100块钱。”家住永安街的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在机关工作,家里收入还比较稳定,猪肉价格虽然上涨较高,但孩子正处在发育期又特别喜欢吃肉,因此和之前没涨价时每个月买的肉量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不过原来每个月家里菜篮子消费也就400块钱左右,可是肉价上涨后,每个月就要花费到500块钱左右了。”
“别说是50元,就是100元也不算大票子了,买不了多少东西,只要一破开就很快用完了。”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在中心菜场晃了一圈后,决定还是买鱼吃,“买斤肉都要12元多,可以买条两斤多的鱼了。”
记者在菜市场发现,由于肉价较高,不少市民开始选择其他的肉禽代替猪肉。菜市场里的一家鱼摊女老板告诉记者,自从肉价上涨后她的生意明显比以前好了很多。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猪肉价格的上涨或许影响不大,仅仅是一个月少吃几顿肉的问题。然而,对于一些低保贫困的家庭来说,为了应付生活中所需的各种开销,本来就很少买肉,如今更成了一种“奢望”。
章先生是朱溪镇人,在县城打工,家里还有11岁的儿子在上学,全家每月能领到低保金近150元。在亲戚的帮助下,章先生在一个工艺品厂看大门,每个月还能挣500多元钱。650块钱对一些家境好的市民来说可能仅仅是一个月的伙食费开销,可是对章先生来说不但自己要生活开销,还要给孩子上学,还要支付一家大小的吃喝。“猪肉价格16元每公斤的时候,家里每个月还会买一两次猪肉,此后,家里就再也没买过猪肉了。”
随着猪肉价格上扬,和普通老百姓直接相关的食品类产品的价格也相继上涨。
“菜籽油怎么涨了这么多,什么时候涨的哦?”在超市里,一位中年妇女被眼前的菜籽油价格标签吓了一跳,销售员告诉她,油价涨了有好几天了,现在他们超市里几乎所有品牌的油价都涨了。
油价上涨后,不少家庭在做菜的时候也更节约了。家住商业街的朱女士说,由于家里经常会有客人,一桶5升装的菜籽油不到一个月就吃完了,“现在一桶油比以前涨了10多元,还像以前那样用油肯定吃不消。”朱女士说,在物价上涨不明显的时候,家里每人每月的生活费也就在200多元,但是现在算下来,每人每月用于饮食的开销基本上要用到400元左右。因此,为了节约开销,朱女士说从现在起,她炒菜时都只用以前用油量的一半,这样刚好也能避免吃太多油腻的东西,“就当减肥了。”
流通领域:无利可言
猪肉价格的上涨,根源在于成本的增加,从养猪户到流入市场销售,在大部分市民看来,“卖猪的”自然成了此次涨价的最大受益者。
有人说,食品类的价格提高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真是这种情况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食品类商品涨价,效益未必能够涨到农民手中,因为中间加工环节很多。此外,农民也不光吃自己种的粮食,食品类消费价格上涨也会使他们的消费成本增加。
李师傅在中心菜场销售猪肉已经有5年左右的时间了,他说:“跟往年相比,现在猪肉价格上涨了,可是我们猪肉销售户并不多挣钱,相反现在卖一头猪要比以前少挣20块钱左右。”记者从市场上了解到,当前猪后腿肉的价格为32元一公斤,有几天更贵,涨到36元一公斤了。李师傅告诉记者,肉价上涨后,买肉的人少了三分之一,不少常客原来一个礼拜要来买两三次肉的,可现在都变成一次了,有些消费者甚至不买肉了。以前他一天能卖两头猪左右,现在也就一头猪多一点,还是因为老主顾比较多的缘故。
李师傅说,猪肉涨价了就连屠宰企业也没利润可言。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生猪收购价平均在14元一公斤来计算,一头猪按90公斤计算,收购一头猪的费用是1260元。按照最高出肉率每50公斤出肉32.5公斤来算,90公斤生猪能出58.5公斤的生肉,还要减去猪皮、猪头、猪大油等,最后也就只能剩下42.5公斤生肉。按照平均20元左右一公斤批发,能卖850块钱。这样加上猪的内脏、猪皮、肥膘等能卖270元左右,加起来也就1120元。这样说来与收购相比亏损了100多元,这还不包括人工费等其它费用。
业内人士指出,生猪价格上扬的背后潜伏着的是生产风险。由于饲养方式落后,自2006年以来,出现高热病综合症高发期,对该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从原因分析,多数发病场防疫措施和饲养管理落后,如泔水养户普遍存在着猪舍开放、泔水直喂、进猪频繁、大小混群等等,隐患极大。同时防范风险的基础以及机制并没有有效形成,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滞后,定点屠宰工作没普及,疫病监测管理难度也大等。此外,养猪农户既要承担市场价格的风险,又必须自我消化产业固有的疫病风险。许多农民考虑到收益、风险、环境等因素都不愿养猪,而选择进城进厂打工,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养猪大户刘师傅称,他从1999年至今一直养猪,猪肉价格调整变动之快让他很难适应。刘师傅说:“原来还有不少农户养猪,那时候虽然肉价不高,但还略有赢余。2005年,生猪疫情严重,好多地方母猪大面积死亡,生猪收购价格最低出现过6元一公斤,有许多的养猪户转向其他产业,现在尽管肉价呈上涨趋势,但农户们普遍担心肉价会不会大幅度回降,所以人们的养猪积极性还是不高。”虽然猪肉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但广大养猪户由于受前些年养猪亏损的影响,对于要不要补栏依然持观望态度。
政府部门:多方联动 稳定市场
针对猪肉价格上涨这一情况,我县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
农业部门极枳落实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对全县现有能繁母猪按照标准给予补贴。上下联动,准确摸清能繁母猪底数,及时足额将补贴资金发放到养猪农户手中。积极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建立能繁母猪保险补贴制度,鼓励发展生猪养殖。该局积极配合财政等有关部门,在生猪主产区和规模饲养场开展保险工作调研,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民政部门对低收入群体发放生活补贴,确保他们维持正常生活。
同时,进一步切实加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生猪生产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农业相关部门目前正在积极调入疫苗,还将组成专门检查组对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进行检查,确保免疫效果。同时继续加强猪口蹄疫、猪瘟的强制免疫工作。继续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认真落实检疫员岗位责任制,严格凭免疫证明和标志出具检疫证明,确保出栏生猪产地检疫合格率达到100%,杜绝染病生猪上市。严格执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政策,充实加强检疫力量,做到规范施检、同步检疫、有宰必检,确保上市猪肉100%检疫合格。依法加强流通环节的动物卫生监管,对病害生猪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转运、不准销售,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严厉打击收购、贩卖、加工病死猪肉违法活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整治私屠滥宰、注水肉等工作。强化监管措施,建立市场预警机制,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