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定区石峡湾乡清水村,有这样一个养羊场——乍一看,场地规模和竖着的“清水村肉羊繁育场”大广告牌,让人以为是某个老板投资兴建的养殖小区,但一打听却是当地三位农民办的“合伙”羊场。2010年,石峡湾乡积极协调区畜牧部门,为清水村争取了一个养殖小区项目。刚开始听到有十几万的项目资金时,村民们都为之心动,但一算细账,个人至少得配套30多万元,这又让大部分人心凉了下来。在这个人均纯收入刚过两千元的小山村里,一户农民一次性拿出30万元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就在这时,村民张玉林找到同族兄弟张玉杰和侄儿张树峰,提出了合伙办养羊场的想法。这一提议立即得到了响应,三人连忙通过向亲朋好友借钱、银行贷款等门路每人凑了十来万元,最后由张玉林出面申请到了项目。“虽然羊场名义上是我的,但实际上我们每人两排圈舍,各养各的羊,各算各的账。”指着养羊场内排列整齐的六排标准化圈舍,张玉林说。“要不是三人合伙,一个人光建羊圈资金都困难,再别说养羊了。就是勉强建起来,投入跟不上,羊也一定养不好。”合伙人张玉杰说:“三个人合伙养羊,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比如看谁的羊产羔多、收益好,就把这个品种引过来;谁的羊养的好,就学一下他的养殖方法;平日里谁有事,也能互相帮着照看一下。”三人当中,张玉杰有过贩羊经历,对羊的品种选择、市场行情有一定经验,平时其他两人在引羊或销售上的事大多由他指导,但在养羊方法上他又反过来向他们学习。“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现在已经还清了贷款。”张玉杰告诉记者,自己去年养羊收入4万元,今年已经收入3万多元。“过几天还有一批羊出栏,到时还能收入一些”。与他相比,张玉林、张树峰两人养羊收入也不错,虽然至今都还有两三万元的借款,但两家孩子正上高中,每年光这一项花费就要一两万元,加上家庭其它开销,一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些支出基本上都靠养羊收入。”采访中,张玉林和张树峰都这样说。这两年,依靠项目支撑,他们又各自投资建成了70立方米青贮氨化池一个,共同出资购买粉碎机两台,并为养羊场接通了动力电。“‘合伙’羊场不仅让他们增加了收入,还带动了全村养羊业的发展。”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旭东告诉笔者,目前全村186户农户家家户户都养羊,其中养基础母羊10只以上的20户,5—10只的130户,养羊业已经成了全村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1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