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我国猪蓝耳病防控工作综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8-30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336
    感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后,仔猪死亡率可以达到100%,80日龄育肥猪死亡率达56%。2006年夏天,中国南方省份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使养猪农民产生了很大的恐慌。

    今年5月10日,中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通过审评,及时投入使用,疫情扩散蔓延趋势得到有效缓解,农民的恐慌情绪已经大大减少。7月份,全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4.7万头,死亡1.3万头,发病和死亡数分别比6月份下降51.5%和35.9%,与去年同期相比,疫情大幅下降。

    截至8月22日,全国共有发病省份26个,共有病猪25.7万头,病死6.8万头,扑杀17.5万头。我国大概有65万个村,除了有5000多个村没有畜禽养殖以外,大概有64万多个村有畜禽养殖。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采取了综合防控措施。截至8月19日,今年全国有26个省份先后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至23日上午统计全国猪蓝耳病疫点数下降至826个。充分说明,目前已初步控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发生的趋势。

    农业部及时向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通报了有关疫情情况,得到了国际组织的理解和认可。“中国政府对动物疫情一贯是公开透明的。” 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国际组织向中国提出提供病料样品的请求。

    农业部8项防控措施如下:

    一是,确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方针。我们坚持预防为主,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方针。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发生后,及时确定实施以免疫和扑杀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并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进行强制免疫。

    二是,抓好重点地区免疫工作。5月初,农业部安排12家企业紧急生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目前已有11家企业疫苗投入使用,近期还将再安排几家企业扩大生产。

    目前,新型疫苗生产日生产能力达到700-1000万毫升。截至8月22日,农业部共调拨猪蓝耳病疫苗3.14亿毫升,免疫生猪1亿多头。为确保重点地区防控需要,农业部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实行统一调拨,重点保证长江流域省份免疫需要,并把种猪和母猪作为免疫重点,以保护养猪业持续生产能力。对有效控制重点地区和重点猪群的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农业部已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纳入疫情快报范围。一旦发现可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要求各地迅速核实,及时确诊。同时,农业部也将疫情通过网络及时通报到县一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中国兽药114网。6月份,农业部向各地下拨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专项监测经费,组织各地开展了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监测,加大生猪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力度,做好预警预报工作,及时发现疫情,消除疫情隐患。

    四是,坚持依法防控。已经出台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农业部和各级兽医部门坚持依法防控,将防控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不断规范各项防控措施,科学开展防控工作。

    五是,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生猪防疫,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生猪的公共防疫服务体系。

    六是,加强流通控制和检疫监管。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强化生猪调运、交易和屠宰等环节的执法监督工作,强化免疫标识管理。

    对病死猪将严格采取"四不一处理"处置措施,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对死猪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疫区生猪限制移动,严禁运输、加工、经营病死猪及其产品,坚决防止疫情跨区域扩散蔓延。

    七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和应急工作程序,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确保一旦发生疫情,做到有效反应、及时应对,防止疫情扩散蔓延。截至2007年8月22日,农业部共派出93个督查组和专家组,共251人次,指导各地防控工作。

    八是,加强科普知识宣传。加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知识宣传力度,组织专家深入疫区和生猪主产区,积极开展防治技术咨询、技术交流和培训活动。目前已组织编印防治知识手册、疫苗使用手册及防治知识挂图60多万册(张)。各地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宣传有关政策措施,普及疫病防控知识,提高广大养殖者防疫意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