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避险工具和体系展现给一线生产企业本网讯(记者孙鲁威)9月26日,由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中国饲料工业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国际玉米产业大会在玉米主销区南昌举行。本届玉米大会的主题是“新形势下饲料原料风险管理之道”,如何提高玉米产业界利用期货市场风险管理水平,提升期货行业服务玉米产业的能力成为会议关注焦点。而大商所近年的创新实践给整个产业界带来了徐徐清风。大商所面对近年来玉米生产、贸易、消费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千方百计使玉米期货运作更加贴近现货企业需求,除了积极推动期货新产品的研发和期权市场建设外,还通过降低期货交易成本,改进质量标准,完善相关制度,维护期货交易,全面提高了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据了解,玉米期货自2004年在大商所恢复交易至今年8月,已累计单边成交3.43亿手,成交额6.28万亿元。参与玉米期货交易的客户数达20多万个,其中法人客户数近两千个。今年9月交割玉米55.53万吨,为玉米期货上市以来月度最大的交割量,很多饲料企业和贸易商通过期货市场采购和销售了大量质量较高的玉米,整个交割过程平稳顺畅,得到了企业的普遍认可。玉米期货市场在服务产业、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一方面,玉米期货价格灵敏有效,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农民和产业企业的广泛关注,2005年至2012年大商所玉米期现货价格相关系数达0.99。另一方面,玉米期货已成为产业企业管理风险的重要工具。目前,开展东北玉米南运业务的主要贸易商绝大多数参与了玉米期货交易,许多玉米贸易和饲料企业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提高了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近年来,大商所在防范市场风险、保证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围绕玉米产业链上中下游,积极研究开发玉米淀粉、生猪期货等新品种,努力为饲料、养殖相关企业提供完备的避险工具,同时,加快期权市场筹备工作,准备适时推出豆粕、玉米等期权,为玉米产业链各类投资者提供新型风险管理工具。玉米期货一直是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主力品种,已连续多年占到美国农产品期货交易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产量达到2.06亿吨。美国玉米产量是我国的1.33倍,但美国玉米期货交易规模是我国的24倍,我国玉米期货交易还处在破题阶段。全国畜牧总站站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希荣在会上介绍,玉米是饲料工业最重要的能源原料,随着饲料业快速发展和对玉米的需求不断增长,玉米产业格局也正在从过去供大于求转变为供不应求,去年进口量超过500万吨,成为历史进口之最。中国玉米网总裁冯利臣在对玉米企业采购成本与风险管理策略的剖析中认为,玉米产业链已经逐渐成为以多市场参与主体、多采购渠道和多定价中心为特点的多元化集合体,传统的贸易习惯被打破,新形式的市场采购体系的转变逐渐改变着当今市场的新的贸易格局,判断市场的难度在加大,因此,产业企业一定要建立健全风险控制体系。国际玉米产业大会自2007年首次举办以来,得到了产业界、期货界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本届玉米大会首次在玉米主销区召开,目的在于发挥其饲料企业多、市场基础好的优势,推动广大下游企业利用好玉米期货这一工具,管理好市场风险。同时,大商所通过与中国饲料工业协会联合办会吸引了更多的下游企业参会,体现了交易所在服务实体经济上作出的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