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面对猪肉价格的直线上升,各地政府束手无策———为城市低收入人群发放补贴,显然只是杯水车薪;而出台零利润销售政策,也难以长久地支撑市场,其结果多半是无疾而终……猪肉产业链的利润传导究竟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在猪肉供需紧张矛盾短期难以缓解的全国大背景下,如果有一个相对稳定、从养殖到流通环节都能预知的生猪出栏价格,养殖户的利益就有了保障,市场供应就不会大起大落,猪肉的市场售价就将得以平衡———此时此刻,生猪期货的推出,突然成了政府与市场的共同呼唤。
●2007年8月,大连商品交易所草拟出台了全国首个“生猪期货合约初本”。并将其下发至包括成都倍特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在内的国内众多相关机构和部门,听取意见,并进行最后的调研。大连商品交易所信息部部长王伟云日前向媒体放话称,“生猪期货品种的基本框架已定。”
一头200斤的生猪,中间商捣手就能赚100元。记者 张秀良 摄
8月26日,清晨5点。
天刚蒙蒙亮,荣昌县昌元镇养猪专业户刘志国便起床直奔养猪场。这阵子,他比往常任何时候都要紧张,生怕出半点疏漏,非得亲眼看到养的猪安好才算放心。
当天,在重庆主城区各大农贸市场,猪肉卖到了15元/斤。这是从今年6月份开始的历史性暴涨,在去年这个时候,猪肉的价格才7元/斤。
尽管猪肉市场行情一片大好,但刘志国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每天都在牵挂着猪的健康,焦虑地盘算着怎样才能守住利润底线:要是死亡率达到10%,他这一年又是白忙活了……
赚得少赔得多的买卖
今年2月,刘志国连续接到了两张来自江西的订单。第一批猪顺利运抵出手,哪知第二批猪却遇到了麻烦。经检疫发现,70%的猪都感染上了蓝耳病,净亏7万元。这场可通过空气传染、死亡率超过80%的猪瘟,去年就在部分省市暴发,那时虽未殃及重庆,但他已经从中嗅出了涨价的苗头。
根据刘志国二十多年来的养殖经验,肉价基本上3年完成一个波动周期,除了短短7到8个月略有盈余外,其余时间均不赚反亏,养得越多则亏得越多。眼下肉市行情走旺,但刘志国并不敢急于增加猪的存栏数量,在他本可容纳1200头猪的养猪场里,只养了600来头。
刘志国向信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买一头50斤重的仔猪得花400元,它每个月要消耗将近100元的饲料,半年下来就是600元。此外,加上养猪场雇的6个工人,以及养猪场的租金、水、电等费用,养一头猪成本高达1100元左右。
待半年后,这头猪长到200斤左右,生猪出栏价仍为目前的6.5元的话,卖一头只能净赚200元———前提是,死亡率必须控制在3%以内。一旦死亡率达到10%,则刚好逼近盈亏平衡点。如果生猪价格下滑,也意味着亏损。
去年的情况正是如此:天气大旱,饲料价格猛涨,生猪市场疲软,农户每养一头猪平均亏损700元,导致生猪存栏量大幅减少。雪上加霜的是,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又让全市的猪源少了将近80%……
刘志国估计,要是今年年底生猪价格降到5元/斤,又会陷入价格的恶性循环:养殖户又将大面积亏损,届时养猪的人更少,猪源会再次紧张,“明年的猪肉价格将会更贵。”
利润在哪里消失了?
既然刘志国等养殖户没有在这场猪肉涨价中获利,那么在一头生猪变成市场上出售的猪肉,其间经过的生猪收购中间商、屠宰场及猪肉零售商各个经营环节中,到底谁拿走了利润?
1998年,国务院颁布《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对生猪实行定点宰杀、定点销售。荣昌县昌元镇财贸办主任毛世刚透露,一头生猪在进屠宰场宰杀前,须缴纳的税费共计59.6元。其中包括税款10.2元、工商管理费10.5元、检验检疫费8.5元等款项。此外一头猪从养殖户输出,大约还有15元左右的运费,通常都由收购生猪的中间商承担。
在猪源紧俏时,还有帮忙联系养殖户的猪经纪人,一头猪收取10到20元不等的信息费。
生猪经这些中间商运到屠宰场,屠宰场和中间商之间通常是一种代理关系,屠宰场称中间商为业主。业主委托屠宰场进行屠宰,并支付不超过20元的屠宰费。
屠宰之后,业主再将猪肉批发给零售商(业内称其为“肉娃”)。从整个利益链条来看,中间商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屠宰场一位知情人士介绍,假设一头200斤的生猪,中间商在捣手时,一斤毛猪肉赚5角,一头猪就能赚100元。
但是,记者调查后发现,事实并非计算的那样令人乐观。
在重庆华牧集团位于渝北农业园区的屠宰加工厂,该集团副总经理陈天毅告诉记者,目前该厂出厂的白条肉价格在8.8元左右,并且价格每天还会随行情波动。华牧集团是重庆市内最大的屠宰商,主城区1/3的猪肉是从这里供应出去的。
但是生意红火的屠宰场,业主的利润却并不高。用陈天毅的话说是,“经常价格倒挂”。中间商根据收购价来确定猪肉的批发价,当业主买进生猪价格高于猪肉批发价格时,也就亏了钱。陈天毅介绍,目前大的中间商有时一天要亏上万元。
亏本的生意为什么还要做?陈天毅介绍,一般供应主城的猪肉,在夏天7000头猪就饱和,冬天则在13000头左右。华牧的屠宰场,在夏天一般每天屠宰3000头左右生猪,即可使所供应的市场饱和。但如果屠宰场当天的屠宰量低于这个数,则肉价就会上扬,反之亦然。
“中间商干这一行,大多吃的是关系饭,并不是谁钱多就能把生意做成。”陈天毅说,猪多的时候,如果一天杀不完,多放一天猪就要瘦一圈,无奈只好降价销售。而且,如果零售商销售不好,进货减少,也会造成业主降价销售。
对生猪期货的期待
从整个利益链条看,除了介绍生猪信息的经纪人赚取的信息费是“旱涝保收”外,其余各个环节都处于朝不保夕的状况。
陈天毅将猪肉价格上涨归结为三个原因:一是养殖成本增高;二是瘟疫直接导致生猪存栏量急剧下滑;三是养殖户积极性不高,导致猪源大量减少。
前两者均直接作用于养殖户。也就是说,在猪肉产销环节的整个利益链条中,养殖户独自承担着最大的风险,由此才导致其积极性不高。虽然目前肉价大涨,但是养殖户依然叫苦不迭,抬高的肉价根本不足以弥补市场风险和养殖风险。
与国家专门建立的粮食保护机制不同,生猪买卖是没有价格底限的,任凭随行就市。养殖户好不容易逢上好的肉市行情,想趁机赚钱捞回损失,政府的种种限价措施每每接踵而来。
而正是因为风险大,银行根本不向养殖户发放小额贷款,养殖户因此不得不四处借钱垫资补栏。就算是增加了圈养,等到猪儿经过半年的生长周期终于长肥,市场价格却一落千丈,已经错过了市场的良机。虽然国家对生猪养殖有一定的补贴措施,但这对于养殖户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生猪养殖的风险无从规避,养殖户无法自保,是令养殖户刘志国最为头疼的问题。对于“生猪期货”的推出,他表示,如果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生猪出栏价格,那么养殖户的利益也就有了保障。“只要拥有充裕的资金,一年产出几万头猪不成问题,”
生猪期货上市已经板上钉钉
“我国对生猪期货的讨论,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昨天,成都倍特期货经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倍特期货)重庆营业部总经理代伟在接受采访时对信报记者介绍,早在1990年代中期,国内期货业界就开始酝酿生猪期货,不过由于各方面条件不成熟,生猪期货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一直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
连续两届全国人大
都有代表提案
为了稳定生猪市场,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年,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湖南)唐人神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陶一山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议案,呼吁尽早推出生猪期货,均衡供需的远期价格,让这一价格成为农民第二年供给科学决策的依据。
陶一山的观点得到了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罗孝玲的支持。罗孝玲表示:“当猪价低的时候,投机者和贸易商购入期货,自然会将生猪价格抬高,而当猪价高的时候,这些投机者和贸易商又会将期货抛出,生猪价格自然有所回落。如此往复,不用政府补贴,生猪的价格也会因此而减小波动幅度。”
时至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也将推动期货市场的发展列入其中,以品种创新推动市场发展已成为各界共识。
但经过调查发现,期货合约对交割的标的物有严格的交割标准。不同的饲料、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价格,难以统一指标、统一市场。而且在地方保护主义下,区域间运输生猪和猪肉存在行政障碍,从而影响到生猪市场的统一和流通,这必然会影响到期货市场的价格。
生猪期货合约完成
上市时间表排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大连商品交易所从2001年以来,先后走访农业部等部委和行业协会,并向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取经,先后调研湖南、湖北、四川、河南、广东等生猪主产区和主销区,又与双汇、雨润、唐人神等40多家大型企业交流,为生猪期货合约的设计奠定坚实基础。
至2006年3月中旬,该所完成了20多万字的品种研究报告。几天后,中国证监会期货部、大连商品交易所在长沙召开了生猪期货研讨会,首次对生猪期货上市交易进行了综合论证。当时,大商所副总经理李军曾经表态,该所将把推动生猪期货上市交易纳入计划。
进入2007年,面对猪肉价格的暴涨和老百姓对肉价的怨声载道,大连商品交易所加快了生猪期货的研究开发步伐,派出得力干将奔赴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生猪主产省和主销省,进行了大规模的调研活动。
大连商品交易所信息部刘宇光博士透露,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后,目前生猪期货的合约及相关规定已经初步完成,但没有具体的上市时间表。
但据《四川日报》近日的报道,该省商务厅拿出的一份关于“生猪期货”上市的建议文本显示,国家有关部门已确定“生猪期货”于明年上市。
大连商品交易所李晗虹博士对记者表示,目前我国生猪期货上市的条件已经成熟。其原因在于:我国生猪现货价格有较强波动性,广大农民和相关企业保值避险需求强烈;生猪现货规模巨大,猪肉年产量近5000万吨,养殖与消费范围广泛,质量标准与检验检疫法规体系健全,品级易于划分,适合开展期货交易;同时,国际上有关风险控制、交易、实物交割等方面的生猪期货管理经验,可以为我国开展生猪期货交易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