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启动“水更清”计划强力推进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
白云区河涌密布,大小河涌有249条,长796公里,水资源的保护一直是该区的重头工作。随着白云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曾经清澈见底、鱼跃鸟翔的河涌变得又黑又臭,为了打造低碳环保、宜居宜业的美丽白云、生态白云、幸福白云,白云区今年启动“水更清”计划,大力推进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力争到今年年底,全区水环境实现有效改观,到2016年底,生态城市建设工作初见成效。
据了解,在“水更清”计划当中,除了开展河涌截污治污建设及河涌清淤之外,环保部门将严格开展环保执法,到明年7月前,全区将全面关闭清理中小型生猪养殖场,只保留3至5家10万~15万头的大型生猪养殖场,同时对87家草菇种植场限期整改,到期未完成整改的违法排污草菇种植场将坚决查处取缔。
3年从“不黑不臭”飞跃到“清澈”
“此次‘水更清’行动可以说是对亚运河涌整治工程的延续与优化。通过3年时间的整治,使河涌在现有不黑不臭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变得清澈起来。”白云区水务局廖志强高级工程师向记者介绍,在“水更清”计划当中,落实到区水务局的任务就有三大块,一是河涌清淤,二是完善中心城区污水收集系统及配套管网建设,三是新建76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据了解,涉及到截污清淤的河涌分别有石井河、流溪河(白云段)、珠江西航道(白云段)、白海面涌、沙坑涌、江高截洪渠和跃进河等。“上面所讲的7条河涌都是干流,事实上每条河涌还有大量的支涌。以流溪河为例,该河的干流在白云区境内长约50公里,但二级、三级的支涌多达58条,集水面积约529平方公里。目前该流域内已建成竹料、龙归和江高-石井三家污水处理厂,以及农村分散污水处理设施66座,部分支涌已经实施不同程度的沿岸截污,已经实现无工业污水直排流溪河,但仍有部分的生活污水、农业养殖废水和大部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经大量的支涌汇入流溪河,最终导致流溪河(白云段)的水质不理想,因此,河涌两侧的截污管道和流域的污水收集系统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廖志强说。
新建2座初雨厂专门处理污染大的雨水
除了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通过支涌汇入主干流之外,还有就是在白云区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居住人口的翻倍增加,很多当年埋下的污水管道已经饱和,污水管道的扩容势在必行,加上以前的管道多是雨污不分,雨水污水混合,这样大大增加了污水处理量。廖志强以石井河举例,石井河上段河涌的污水是进入石井污水处理厂,下段是进入大坦沙污水处理厂,经测算,石井河雨季每天产生的污水有60万吨,但石井厂的日处理量是15万吨,大坦沙厂的日处理量是55万吨(处理石井河下游的污水约20万吨),这样一来就有大量的初雨、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河涌。
根据市里的计划,2013~2016年,广州市水投集团将在白云区新建截污管218.7公里、浅层渠箱43公里;新(扩)建污水处理厂3座、初雨处理厂2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7万吨/日、初雨处理能力60万吨/日。白云区将完成市水投集团实施截污管道建设的征(借)地拆迁工作。“什么叫初雨处理厂呢?”廖志强解释,根据专家的研究,在下雨的前二三十分钟内,雨水就将路面的垃圾冲刷了一遍,这些雨水由于混合了垃圾,都是污染较大的,建立初雨处理厂,就是将该部分的雨污水收集起来进行污水处理,大大降低原有污水处理厂的负荷。
新建76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与城市的污水处理主要靠污水管道收集起来送往污水处理厂处理不一样,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分两种模式——集中式与分散式。廖志强介绍,集中式一般指比较靠近城市地区的农村,可以通过污水管道收集送到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分散式则指相对偏远地区的农村,则要通过人工湿地来完成污水处理。
“农村的人工湿地一般建在村子的附近,首先是在村里建一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先通过村内的管道将生活污水送到处理站进行初级的厌氧处理,厌氧处理都在密封的环境内,处理完之后再用水泵将水抽到人工湿地,人工湿地分为三个层级,一层层地过滤,当污水流经三层湿地后,水质基本上没什么影响了,可以直接进入河涌,不会产生黑臭的现象。”廖志强说。
目前,全区新建的76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当中,分散式的有14条村,集中式的有62条村。
建立长效机制多部门齐抓共管
在加强环保执法的同时,加强河面的保洁也是让水更清的重要举措。针对白云区流溪河水域周边河涌水面环境卫生存在的问题,该区城管局已经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加强流溪河水域周边河涌卫生整治的工作方案》,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日常保洁工作。
事实上,要达到水更清的目标,绝不是环保部门或水务部门等一两个部门的责任。白云区近期制订了《白云区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及水更清工作实施方案》,拟成立区长任组长,副区长为副组长,区环保局、区水务局、区农林局、区发改局、区经贸局、区工商分局、区城管执法分局、区交通局、区城管局、区监察局、各镇街主要领导任成员的专项工作组,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从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动植物养殖业规范化整治、工业企业的监管以及河道保洁等多方面开展白云区水环境综合整治。
87家草菇种植场限期整改
“一个对河涌污染较大的产业是草菇种植。”白云区环境保护局钟伟东副局长介绍,草菇种植是白云区比较大的种植业,这些种植场主要集中在人和镇黄榜岭附近。为何种植草菇都会造成污染?钟伟东表示主要是与目前的草菇种植工艺有关。
“种植草菇主要是用培养基,培养基是用棉花棉籽造出来的模型,为了棉花消毒、脱脂,种植户会将培养基放在石灰水里浸泡一段时间,泡完之后这些水就成为很浓的强碱性污水。除了种植前的污染外,每一批草菇收割完后,在种植下一批前农户都要对棚场进行消毒,在清洗过程中会将培养基里的养分都带出来,造成清洗后的水养分高,很‘肥’。草菇种植的生产废水一般都是未经处理就直排附近河涌,流经江高水沥对红葱头种植基地造成一定污染,经水沥后进入茅山涌最后流进了巴江河。”钟伟东说,根据农业部门摸查,目前区内共有87间草菇棚,涉及26条村,占地面积达48万平方米,农业部门要求所有的草菇棚都限期整改,一是要求农户转型为其他无污染的农业项目,二是继续从事草菇种植的,就必须按环保要求建设草菇种植污水处理设施,并将处理后的废水接驳入市政管网送污水处理厂。明年7~8月,农业部门将组织进行检查,不达标的坚决予以拆除,同时还规定原则上今后各职能部门对草菇种植场不得予以政策上的支持、扶持和补贴。
据了解,近年来白云区农林局组织各镇街开展了农业源的治理工程建设,集中清拆了流溪河沿岸的非法养猪场500多家,清拆面积10多万平方米。同时积极引导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草菇场建设,升级改造环保处理设施。目前白云区茅岗种猪场、广州市良种猪场(太和镇)、金茂猪场等大型养猪场粪便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沼气资源化利用率达到理想效果。
年底前清理关闭河涌沿岸不符合环保要求的100家工厂
水务部门以建设为主,环保部门为了让“水更清”,则高高举起了执法之剑。为了做好饮用水源的保护工作,白云区环保局将强力打击直排河涌的非法排污行为,今年年底前,清理取缔一批对水体污染严重的排污单位。
钟伟东向记者展示了一份工作任务表格,停产的工厂有325家,关闭的工厂有100家,要排查的饮食服务业260家,要排查的工厂有480家。“白云区的工业企业有几样特点:龙头企业、大型企业、知名企业较少,中小企业、小作坊数量多;工业区少,中小企业布局分散多;重污染企业(电镀、制革、漂染)逐步减少,产业低端的加工业多;企业污水集中处理少,分散处理多。打个比方,在开发区,可能一家工厂就有几千平方米,但在白云区,有可能在一栋楼里,就有好几家工厂,都是小作坊居多。”
钟伟东介绍,325家需要停产的工厂,是已经被查发现有污染物排放行为。在停产名单里,区环保局将会同属地街镇进一步分类,符合产业政策或环境选址的由区环保局引导完善环保手续,不符合环保选址的将依法查处。属于无牌无证、证照不齐的小工厂、小作坊或落后产能的由属地街镇组织关停,在10月底前完成。在100家要关闭的工厂当中,有33家是处在二级水源保护区,67家是处在水源保护区以外的地区,但都是在查处过程中被发现有违法排放行为,是必须要关停并转的。二级水源保护区需要排查的饮食服务业有260家,由于白云区的二级水源保护区的面积比较大,比如金沙洲大部分区域与松洲街都属于二级水源保护区,如果将这些饮食企业全部关停,会对全区的第三产业影响较大,因此区环保局将会同属地街镇进行排查,对设废水排污口的饮食服务业企业立案查处,责令他们限期整改,假如企业已经截污,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没有将废水再排进珠江西航道,那可以允许他们继续营业,引导企业将污水排进污水管网,如果不整改则进行清理取缔,12月底前完成。最后是在二级水源保护区要排查的工厂有480家,如属于无证照或证照不齐的小工厂、小作坊或属淘汰落后产能的工厂,在12月底前完成排查。
对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排污问题,近两年白云区环保局查处违反环保相关法律法规的案件638宗,申请法院强制执行172宗。2013年到目前为止查处了247宗,仅流溪河干流沿线地区检查企业174家,其中16家企业已停业,对79家未完善环保审批手续、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擅自投产的企业予以立案查处,其余责令其整改。区环保局还组织了多次专项执法行动,对沙坑涌、泥坑涌、东凤涌、跃进河等支流进行全面的排查,并对违法企业全部予以查处,防止工业废水从支流汇入流溪河。
主要污染源猪粪导致河涌水质氨氮、磷和粪大肠菌群超标
“有人以为对河涌造成污染的一般是工业或生活污水,但在白云区,农业也会对水质造成很大污染,其中生猪养殖业与草菇种植业的危害最大。”钟伟东透露了一个数字:一头生猪每天产生的粪便等于6个成年人产生的粪便,白云区现有的生猪养殖场一年可出栏生猪30万头,每日产生的粪便等于180万人产生的粪便,通过污水排进河涌,其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据了解,《广州市生猪养殖管理办法》对全市划定过生猪禁养的范围,而白云区就有约一半的面积属于生猪禁养区。“但这次区里的主要领导下了很大决心,目标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清理关闭中小型的生猪养殖场,通过升级改造,只保留3~5家年出栏5万~10万头的生猪养殖场,达到集约化、规模化养殖。”钟伟东透露,通过摸查,全区各街镇共有925家中小型生猪养殖场,面积达21万平方米,这些养殖场基本都分布在鱼塘边,产生的废水都直接排到塘里,小部分的猪场则在山林地、山坡地,但废水一样是排到鱼塘,久而久之,鱼塘里含有大量的猪粪水,当鱼塘的水满了后,最终也一样会排进河涌,这样就会对河涌的水质污染很大。据环保部门的监测,在被污染的河涌里,水质都是氨氮、磷和粪大肠菌群超标,而猪粪是主要的来源之一。
“生猪养殖不仅仅是污染水源,还会污染土壤与空气。根据调查,目前这些不符合环保卫生规定的生猪养殖场,都是给猪喂潲水,养殖户从外面把潲水拉来,就会烧工业废料来提炼潲水油,燃烧过程中会污染大气,而生猪喝了潲水油,又会带来食品安全隐患。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取缔这些非正规的生猪养殖场到了痛下决心的时候了。”不过钟伟东表示,由于白云区的生猪供应量很大,占了全市生猪供应量的一定比例,不可能搞一刀切,区里采取的是疏堵结合、分三步清理的办法,疏是要求有条件养殖场及时升级改造,规模化养殖,堵则是严格执法,绝不新建生猪养殖场。首先要关掉的是在水源保护区内的养殖场,第二步则是关掉在非禁养区、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养殖场,第三步则是全区范围内关掉中小型生猪养殖场。
“这些举措会不会对白云区的生猪供应造成很大影响?”记者问。“事实上我们区是有生猪供应的任务的,一年大约需要向广州地区供应36万头生猪,那么只要建3~5家5万~10万头产量的养猪场就可以满足供应,这样产量高、管理完善,对猪场可以实时进行环保监测。”钟伟东答复。
钟伟东还举了一个例子,“广州举办亚运会时,皮划艇项目就在白云区的竹料,亚运会前我们在竹料的流溪河支流关掉了大批小型养猪场,当时河涌的水果然变得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