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养猪户扩大生产有三盼 走访河北部分生猪饲养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8-25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337
    8月22日,记者在省会周边的鹿泉市等走访部分养殖户时发现,随着生猪价格在高位运行和各级政府扶持生猪生产措施的出台,养殖户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有扩大养殖规模的愿望。

    但在如何有效进行生猪疾病防治、如何扩大再生产等方面,养殖户也存在一些实际困难,他们盼望政府相关部门在这些方面能给予更多的支持。

    ■一盼:疫病防治更到位

    鹿泉是我省生猪养殖规模较大的县级市,全市有养猪户2.87万户,今年上半年生猪存栏22.16万头,出栏生猪32.3万头。

    8月22日上午,鹿泉市畜牧局动物防疫监督站铜冶分站的小院里停着10多辆摩托车,在分站的办公室里,10多个来自周边村的生猪养殖户正围着分站站长杜庆华申领疫苗。

    查档案核对生猪存栏数量,按数量免费发放疫苗,杜庆华和他的同事忙得不亦乐乎。

    “养猪户最担心的不仅是价格,还有猪生病。”正在领疫苗的铜冶镇北寨村的养殖户张彦刚说,“去年附近一个村有的养殖户生猪死亡率高达60%,损失五六万元,今年就不敢再养了。”

    张彦刚家里养着40多头母猪和160多头育肥猪。去年他的生猪没有遭受疫病损失,他自己认为这得益于“免疫到位”。

    “但一部分疫苗从分站买不到,我只好去鹿泉市畜牧局、石家庄市内的疫苗专供点买。预防蓝耳病的疫苗是分站免费提供的,入夏以来我已经领了两次,每次领100毫升,可以给25头大猪或者50头小猪免疫,今天再领80毫升,家里所有的猪就能全部免疫一遍了。”张彦刚说。

    铜冶镇北甘子村的养殖户谢清华家里也养着200头猪,猪舍门口两条高大的黄狗虎视眈眈地盯着每一个靠近的陌生人,不经主人允许,任何人也休想踏进猪舍一步。

    谢清华说,生猪价格不是赔钱或者赔大钱的主要因素。因为即使在生猪价格最低迷的时期,每头猪大概只赔50元,生猪因病死亡可能导致养殖户血本无归,从而影响了养殖户对生猪饲养的热情。

    22日上午10时30分,领了疫苗的养猪户陆续离开分站。几个养猪户临走时对记者说,他们盼着分站能做好生猪疫病预报,准备的疫苗品种更加完备和充足,解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背景]

    去年以来,猪的疫病发生在某种程度上给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恐惧心理,在当前疫情风险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广大养殖户担心补栏后一旦发生疫情就会造成严重损失,所以疫情风险成为影响农民养猪积极性的一大障碍。

    据记者了解,鹿泉市自2004年起,在各乡镇建立了动物免疫监督站分站,为每个村配备了防疫员,由分站和防疫员共同构成的基层动物免疫网络负责监督养殖户的动物疫情,指导养殖户进行科学养殖,两年多来在促进生猪生产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由于受人员少、经费紧等因素的制约,分站和防疫员还不能充分满足养殖户扩大生猪生产规模的需要,鹿泉市畜牧局已经提出加强队伍、增拨经费的申请。

    有关专家指出,当前应尽快构建高效的防控体系,加大动物疫病防控研发的经费投入,加大对畜牧兽医部门的投入,强化其对养殖环节猪病防疫的监督指导功能,及时启动疫病预警以及防控快速反应机制,推进基层兽医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

    专家同时建议社会各方力量,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行业协会,动用各自资源,更加主动地帮助养殖户应对动物疫病,尽最大可能减少损失。

    为了有效防止疫情影响养猪户积极性,目前我省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已行动起来,组织动员基层畜牧兽医部门的人员,入场入村入户认真核实能繁母猪的数量和代次(祖代、父母代),并及时登记造册,为发放能繁母猪补贴资金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二盼:制定最低保护价

    “去年价格最低迷的时候,生猪收购价格为5.96元一公斤,今年价格最高的时候16元一公斤,今年上半年我共分四批出栏了50多头生猪,四批的价格分别是8.4元、9元、12元、13.2元一公斤,价格波动这么厉害,养殖户也无所适从。”谢清华说。

    谢清华认为,2005年下半年以来,长达十几个月的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大部分养殖户产生亏损,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特别是原种场和扩繁场母猪饲养量大幅下降,造成母猪基数偏低、后备猪源不足。

    现在生猪供应紧张、猪肉价格偏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措施,肯定会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但是由于生猪生产有一定的周期性,现在补栏的生猪,要在明年初才能上市,他担心明年上半年生猪供过于求,价格大幅度下滑。与谢清华有同样想法的养殖户为数不少,他们都十分担心现在自己扩大养殖规模了,明年上半年生猪收购价大幅度下滑,最终还得受损失。

    在国家实行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二项政策以后,生猪饲养户的普遍想法是政府能不能再进一步,像对小麦、水稻一样,对生猪也实行保护价收购。在生猪行情好的时候,随行就市;行情差的时候,政府的保护价能使生猪饲养户少赔一点。

    [背景]

    我省是猪肉生产和消费大省。2006年,全省生猪存栏3076.04万头,出栏4727.94万头,均居全国第五位。猪肉产量352.39万吨,占全省肉类总产量的58.22%,养猪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二,约占农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

    养猪业的市场波动直接影响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到农民的增收,影响到城市“菜篮子”供应。

    据省畜牧部门调查,目前出栏一头商品猪,仅饲料成本同比增加70-80元。特别是仔猪价格大幅度上涨,是去年同期的3.6倍,购一头仔猪需要花500元左右,占综合饲养成本的50%以上。

    经测算,目前出栏一头4月龄以上的育肥猪可盈利400元至500元,而购买1至2月龄的仔猪,每育肥出栏一头,仅能盈利150元至200元。

    所以,尽管生猪价格持续攀升,但由于饲养综合成本的同步上涨,盈利空间逐渐缩小,广大养殖户担心一旦市场价格有较大变化,又会陷于亏本的困境,所以市场风险是影响农民养猪补栏积极性的一大障碍,这是导致供求矛盾近期难以扭转的主导原因。

    有专家研究指出,当生猪的收购价格和玉米的收购价格之比大于5.5的时候,养殖户就有利可图,如果这一比例低于5.5,养殖户就会亏损。

    如果政府参照这一比例建立最低保护价制度,当生猪的收购价格低于保护价时,政府有关部门敞开收购,充实储备库;当价格高到一定的程度时,调用储备货源,平抑物价,有效防止生猪生产大起大落,保护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利益。

    ■三盼:获得贷款更方便

    “现在正是扩大生猪饲养规模的大好时机,许多养殖户却为扩建猪舍所需的大笔资金费尽了周折。”铜冶镇防疫员郑建刚对记者说。

    “原来猪舍的容量是200头,我想扩大到700头的容量,算了算,需要投入10万多元。我自己只有5万元资金,剩下的钱,只能想办法贷款和拆借了。”北寨村的养殖户张彦刚说。

    经多方努力争取,张彦刚从信用社贷到了4万元。目前信用社正常放贷的月息为1.122%,10000元一年的利息是1346.4元,对他来说成本压力也不小。

    “现在猪舍已经建好了,但我还欠施工队1万多元的工资款。”张彦刚无可奈何地说。

    张彦刚家的猪舍建好了,但大部分空着。

    “过去的仔猪,每斤不到6元钱,现在已经高达10元一斤了。”张彦刚告诉记者,他只能靠自己的40多头母猪,自繁自养,慢慢把空余的猪舍填满。他明知这样做可能会错过最好的出栏价格,但受资金制约,他只能这样做。

    [背景]

    有关专家分析,散养户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效益低,养猪不如去打工。但7月份农业部对规模养殖场的生猪存栏数进行了调查,同比增长了7.3%,这说明,目前国内各省规模饲养场正在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此外,据农业部对部分饲料生产企业的调查汇总,6月份猪的工业饲料量同比增长了6%,其中母猪饲料同比增长5.6%,仔猪饲料同比增长了13.5%。

    而省畜牧部门在分析我省的生猪生产形势时得出这样的结论:仔猪补栏有所回升,但后备母猪基数偏低、生猪猪源仍然偏紧;价格走高趋势虽有减缓,但仍在高位运行、供求矛盾近期难以扭转。

    由此可见,虽然规模养殖比重在不断上升,但是要在短期内迅速扩大规模养殖,对一些农户来讲还有不少困难。专家指出,从历次猪肉价格波动来看,保证市场供给平稳最主要的还是发展生猪规模养殖,而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是转变生猪生产方式的重要内容。

    但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生猪规模养殖户缺乏资金,很难得到贷款,他们只能到饲料中间商那里去赊欠饲料,饲料质量不能保证,价格不稳定。国内饲料生产企业猪饲料毛利润率平均为5%至10%,饲料经销商的利润率却高达15%至25%,养殖户实际上并未全部享受到市场价格高涨带来的全部利润。

    基于这样的现状,国家和省市出台的扶持生猪生产的文件中,都提出要加快农村信用社担保体系建设,扩大生猪生产类贷款的担保保险业务范围,解决养猪“贷款难”问题。

    当前最关键的是要尽快使相关扶持政策落实到养殖户。

    在鹿泉市,扶持政策的第一条———能繁母猪补贴50元的落实工作已经启动,该市的工作方案规定,8月31日前摸清底数,9月10日前落实到位。据了解,我省其他养猪大县,相关扶持政策也在落实中。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