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的海安县是全国闻名的禽蛋之乡和生猪养殖大县,畜禽养殖业一直是当地农业支柱产业,在农民增收和保障上海等周边大中城市农产品供应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来,随着该县规模以上养殖场的整治,规模养殖场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众多中小养殖专业户逐渐成为当地畜禽养殖污染的主要来源。民盟南通市委调研组在农村环境调研中发现,虽然该县专业户畜禽养殖量仅占总量的20%,但污染物排放量却占总量的80%~90%。禽畜养殖专业户具有非规模化、分散化和高度密集化的特点,养殖废弃物难收集、难处理,超出农村处理和合理使用的能力,给区域环境容量带来很大的压力。畜禽养殖污染连片整治初见成效为解决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海安县近年来成功探索出了"处置中心+专业户"的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整治模式,成为南通市首批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点。2010年,海安县环保部门在全面普查当地畜禽养殖情况的基础上,将养殖密度较大的10个镇107个村列入连片整治示范区,覆盖区域内养殖专业户蛋鸡养殖量为990万羽(存栏量),猪养殖量为15.2万头(出栏量),并在示范区内筹建了5个畜禽粪便处理中心,采用同济大学高浓度畜禽粪便废水处理工艺,确保处置中心出水稳定达标排放。根据统计,整治前,区域内畜禽养殖专业户2011年污染物COD排放量为7417.44吨,氨氮320.47吨,整治后的2012年污染物减排量为COD5735.99吨,氨氮114.39吨。该工程先后投资3500万元,采取"中央引导、省级奖励、地方配套、农民自助"的多元筹措方式,并于2011年12月正式运行。养殖小区内的专业户和散户,将所有养殖废弃物收集到附近的3000多个蓄粪池中,再由吸粪车定期运输送至各处置中心进行干湿分离,废水经深度处理后排放,干粪外卖做有机肥。农田耕种施肥时节,粪便直接进入农田利用,尿液和冲洗水送至处置中心处理。治理养殖污染,政策支持不可少但民盟南通市委调研考察中也发现,这种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连片整治工程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一是筹建畜禽粪便处理中心及养殖专业户蓄粪池工程耗资巨大,需要上级财政的转移性支付和政策扶持。海安县因被列入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点,所以工程获得中央资金1400万元、省级资金700万元的扶持,即使这样县财政还需配套投入1400万元,经济薄弱农村地区难以独立承担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整治工程的投资。二是针对养殖专业户的畜禽粪便污染集中整治模式属于创新举措,污染减排量得不到上级减排核查核算认定,影响了地方组织实施以及推广的积极性。国家减排核算组在该县核查过程中,认为国家《"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适用范围为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处置中心主要为中小养殖散户服务,故不适用此细则,未予认定减排量。民盟南通市委认为,农村畜禽养殖规模化的趋势并不能完全代替中小养殖专业户分散经营的传统,两者将在很长时期内共存,互为补充。海安县首创的畜禽粪便污染集中整治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困扰农村中小养殖专业户畜禽粪便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了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为此,建议:国家和有关部门应该积极推广海安县畜禽养殖污染连片整治模式的成功经验,减轻农村地区非规模化畜禽养殖造成的面源污染,逐渐覆盖到国内养殖业比重较大的县市地区。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加大农村中小畜禽养殖专业户养殖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畜禽养殖污染连片整治示范区范围,并建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长效管理考核机制和整治工程后续运行保障机制。国家节能减排领导部门要积极鼓励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处理模式创新,及时完善《核算细则》或作出新的解释说明,对海安等地首创的畜禽养殖污染连片整治工程形成的污染物减排参照规模化养殖场予以有效认定和核算,提高各地治理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