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青海都兰县羊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30  浏览次数:292

 

近年来,都兰县高度重视羊产业发展,不断加大草原基础设施建设、畜种改良、良种繁育等方面投资力度,青海毛肉兼用半细毛羊及改良羊、藏羊、柴达木绒山羊养殖已成规模,在畜牧业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

一、发展现状。都兰县羊品种主要包括青海藏系羊、柴达木绒山羊、青海毛肉兼用半细毛羊等。2012年底,全县羊存栏规模达123.87万只,其中藏系羊72.46万只、柴达木绒山羊44.31万只、青海毛肉兼用半细毛羊7.1万只,适龄母畜比例为65%,繁殖成活率88.6%。全县已建成畜棚3983座、47.8万平方米,种植苜蓿2万亩、青贮玉米2000亩,建成注苗栏400个、养殖小区15处、围栏草场217.44万亩,已成立各类羊肉加工、皮革加工、毛绒产品加工企业6家。2012年羊出栏58.22万只,羊肉、羊毛、羊绒产量分别为8733吨、1504吨、145吨,产值达4.32亿元。

二、存在问题。一是草原牲畜超载。随着退牧还草项目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逐步推进,全县天然草场的载畜能力有所降低,养羊业快速发展与草原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草原牲畜超载现象仍然突出。二是草产业发展滞后。由于水资源、气候、土壤等条件限制,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草产量与饲草需求不相适应。三是产业化经营规模有限。全县养羊业仍以农牧民家庭散养为主,现有畜牧业合作社、养殖企业带动能力有限,尚未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产业效益,增加了市场风险。四是品种选育工作落后。牲畜优良品种繁殖保护及选育工作落后,长期近亲繁育导致品种退化、品质下降,原有产绒量、出肉率等优势逐年减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优势品种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

三、对策措施。一是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按照“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的生态保护原则,加强羊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牧民群众加快牲畜出栏,减轻草场压力。根据羊品种资源状况,在宗加镇、巴隆乡等西部乡镇发展青海半细毛、柴达木绒山羊保种扩繁产业带;在沟里乡、热水乡和香加乡等南部山区发展藏羊产业带;在察苏镇、香日德镇等乡镇发展以牛羊育肥为主的农区养殖产业带。二是加快草产业发展。全力打造草产业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县,以察苏镇、香日德镇为重点,积极扶持各类专业合作社,加大耕地流转力度,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全力打造饲草料基地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人工种草面积达15万亩以上,改良退化草地450万亩。引进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高效牧草,大力推广种草养畜。积极引进饲草储藏、加工龙头企业,加大饲草料加工企业发展扶持力度,提高饲草料综合利用率。三是加强畜种良种繁育。依托畜种良种工程,着力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加大建设一批有规模、上档次、有发展潜力的养羊业良种繁育基地,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设完成“藏羊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柴达木绒山羊繁育基地建设项目”、“青海半细毛羊扩繁养殖项目”等重点项目,在完善设施、良种繁育、提质增效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养羊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四是大力发展羊产品深加工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以香日德生物园区建设为抓手,在香日德、察苏地区引进培育一批以肉羊屠宰、羊肉食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羊产业附加值。在察苏镇、香日德镇分别建成一处中型农贸交易市场,引导企业、合作社、养殖户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五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建设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和村级动物防疫兽医室,构建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检疫体系。支持成立养羊产业协会和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加强与政府、金融机构、全国各大专业院校等业务支撑单位以及企业、各类合作社之间的联系、沟通和技术经验交流,充分发挥中介组织联系农牧户与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