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振兴苜蓿产业应走更紧密的“草畜结合”之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30  浏览次数:240

 

近几年,我国苜蓿产业逐渐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初步形成了集种子繁育、种植、产品加工、储运、销售等各相关环节的产业链,但总体生产水平仍有待提高。2011年,农业部出台《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围绕“一带两区”发展布局,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开展优质苜蓿高产示范片区建设,提高苜蓿生产水平。2012年,国家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计划,中央财政每年安排5.25亿元,在奶牛和苜蓿主产省,开展奶牛优质苜蓿标准化高产创建,先启动建设50万亩优质苜蓿生产基地,到“十二五”末,累计建设200万亩。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是苜蓿产业的“助推剂”,全国各地掀起了种植苜蓿的热潮,连片的商品苜蓿种植面积成几何倍数增加,各种与苜蓿生产配套的设施研发速度也快马加鞭,苜蓿产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在这种景象背后,苜蓿产业的发展仍然受到多重困难阻碍,许多瓶颈一直无法突破。如何打破发展瓶颈,振兴苜蓿产业?近日,中国畜牧兽医报记者专访了草业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志标教授。苜蓿仍是一种“奢侈品”苜蓿是豆科苜蓿属植物的统称,其最著名的是原产于伊朗的紫花苜蓿,是当今世界分布最广的栽培豆科牧草。我国种植苜蓿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其主要产区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江淮流域等地。长期以来,苜蓿有着“牧草之王”的美誉,作为奶牛生产的“第一车间”,因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被公认是奶牛的高标准优质饲草。“我国北方一直有种植苜蓿的习惯,但大多属于零星分散种植,未形成一定规模,也不能算作一个产业”。南志标说,近几年,苜蓿的种植才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其发展速度和规模与国内的一些牧草生产企业的大规模种植是分不开的。“这些企业生产的苜蓿,多数卖给了奶牛场、动物园或者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而其它畜禽用苜蓿作为日常饲料的还很少”。

宁夏是我国苜蓿种植的主产区之一,它分为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地区和南部山区,而奶牛和乳制品生产区主要集中在北部。“在宁夏北部地区,只有10%的奶牛用苜蓿作为饲料喂养。”南志标说,在退耕还草政策的扶持下,宁夏南部山区、甘肃庆阳等一些地区,千家万户的农民所种植的苜蓿并没有达到最初期待的生态与生产作用。当地农民在坡地上所种植的苜蓿,仅起到了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环境的作用,其应有的经济效益没有挖掘出来。当前,以种植苜蓿发展商品化生产,已成为农户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许多地区的苜蓿生长在山坡上、山沟里,因当地交通的不便或缺少小型的收割设备,导致这些苜蓿无法发展成为商业化生产。“如果大家换一种思路考虑,种植苜蓿一方面可以用来直接卖钱,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苜蓿来发展畜牧业生产。”南志标认为,通过苜蓿的就地转化发展畜牧业生产,是一种可操控性很强的增收途径。他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在甘肃省庆阳地区用同样一块土地种植小麦或苜蓿,其种植苜蓿的收入可能是种植小麦的两倍,如果采用这些苜蓿来喂养牛羊,屠宰后的牛羊肉再进入市场,这个收入可能会提高将近十倍。“我认为现在商业化种植的苜蓿,仍然是一种‘奢侈品’,还没有成为千家万户饲养牛羊的饲料。”南志标说。以家庭牧场为基础发展苜蓿产业2012年,国家启动实施了“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计划,苜蓿产业发展被提升到重要高度。农业部、财政部办公厅连续两年印发了《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实验指导意见》的通知,对于集中连片3000亩以上的苜蓿种植按照每亩6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这利好的消息,极大地调动了牧草生产企业种植苜蓿的积极性。“企业种植苜蓿主要用于商品化生产,但是对于退耕还草种植的苜蓿来说,农户应该考虑开展种养结合的方式,发挥这些苜蓿的经济效益。”南志标说,在我国,规模化、标准化种养殖成为必然趋势,但是应该考虑适度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在广大农村地区,适宜以家庭为单元,或者几户联合成立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适度规模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大力发展“家庭农场”,这恰恰是一条苜蓿产业发展更切合实际的道路。在日本、瑞典等国家,当地的家庭牧场已有一个完整的模式。日本的养殖户平均饲养的奶牛在40头~50头,规模较小。而在瑞典的一些农牧家庭,大多通过自己种植黑麦草、豆科牧草等,加工成饲料来喂养几十头奶牛。“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模式,在农村地区,开展以家庭牧场为主要单元或者几户联合通过土地流转等形成简单的合作社模式。”南志标认为,当前农民的生产很无序,因信息闭塞,市场动态无法掌握,跟风养殖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如何帮助农户发展家庭牧场,或者把农户组织起来形成合作社,尤其重点考虑沟通、生产、信息、市场这几个重要环节,这还需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才行。转变传统观念走种养结合之路南志标认为,种养结合、草畜结合是建立草地农业系统的核心之一。当前阻碍苜蓿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苜蓿生产主要以商业化为主,并没有真正作为牛羊饲喂的牧草,种养结合还不够紧密,产业链条还不够长。“如何帮助农民有计划的利用苜蓿,让苜蓿变成农户发展畜牧业的一个主要饲料来源,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摸索。”南志标说,农民千家万户种苜蓿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农民们还没有掌握相关的苜蓿种植技术;另一方面,在传统上,我国种草不养畜,养畜不种草,农区牧区界限分明。要改变传统体系,种养结合,更是一场革命。统计学表明,我国生产的粮食只有30%用作口粮,40%用作饲料,另外30%是用作轻工业加工。南志标认为,如果把粮食安全扩大到食物安全,重点从谷物扩大到牧草、饲料;把食物从单纯的小麦、大米扩充到牛肉、羊肉、牛奶等,那么苜蓿产业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了。“如何转变人们的这个观念,说来简单,但做起来很难”。南志标强调,草地不是后备耕地资源,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土地资源。当耕地不够时便去开垦草地,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随着当前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的农田被城市化占用,转而用开垦的草地来填补被占用的农田,导致全国的草地面积越来越小。虽然我国的耕地一直保持在18亿亩左右,但是耕地的质量呈下降趋势。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苜蓿产业正在成为我国草产业和畜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苜蓿的商业化生产仅仅占到苜蓿产业其中的一小块,如果要真正发挥苜蓿的作用,还是应该重点考虑以农民家庭为单位的“草畜结合”的道路,让苜蓿用于千家万户的畜牧业生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