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母猪舍……这里是猪苗舍……”昨天上午,记者看到当涂县丹阳镇的养猪大户李志龙时,他正带着石桥镇的农户唐亮参观自己的猪舍。由于李志龙和另外三位养猪大户自发组织的农户养猪合作社闯出了名堂、办出了业绩,不时有想要开办养猪场的农户慕名前来参观学习,最近他可是过足了“导游瘾”。
丹阳镇是当涂县的养殖大镇,生猪存栏量位居全市之首,全镇生猪规模养殖户约有60户,出栏商品育肥猪2.5万头。李志龙和养猪大户梅景友等3人创建了全市惟一一家养猪合作社,他们在每家一个猪场的基础上,另辟一个猪场,将种母猪集中饲养,以解决种母猪和猪苗的防疫、治疗难的问题。规模化养殖带来了可观效益,预计今年,合作社将出栏2000多头猪苗和3000多头肥猪,预计利润达100万元。
当记者问及建立养猪合作社的原因,李志龙却先说到当前猪肉涨价的现象上来。今年5月份以来,生猪、猪肉价格一路攀升,不断刷新历史最高水平,目前,生猪出售价每50公斤已达720-750元,比去年同期上涨80%。最近常有人说,今年养猪的人赚大了。对于这种说法,李志龙有自己的看法:“养猪的风险是很大的。疾病多,死一头猪可就是近千元的损失,利润又不高,所以养猪的人越来越少。”他说,不能只看到猪价好时养殖户赚钱了,却看不到猪价低时他们赔钱的惨状,2005年至2006年上半年期间,生猪价格一直在低价位徘徊,同时,占生猪饲养成本70%的饲料价格不断上涨,仅玉米就上涨了15%,加上苗猪价位也较高,养殖成本增加,养猪比较效益较低,那时候镇里的许多散户都放弃了养猪,他则是顶着压力才熬过来的。
李志龙认为,猪肉价格的暴跌暴涨现象,究其根源仍然是养猪业深层次的弊病:规模小且数量不稳定,疫病防治落后,还有养殖户信息不灵,与市场不接轨等原因,造成养殖的盲目性,而盲目的养殖总是滞后于供求的变化,从而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因此养猪要想养的好,必须要建立起合作组织+养殖农户+营销大户+市场的规模化养殖模式。据介绍,在李志龙的鼓励下,前来参观学习的石桥镇农户唐亮决定回去后进一步扩大生猪养殖规模,投资20万元,建立一个能够容纳千头生猪的全封闭养猪场。
“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路子,发展订单养殖,是养殖业今后的必由之路。”市农委畜牧兽医站站长王光明说。截至7月末,全市存栏生猪12.22万头,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6.11%,累计出栏生猪13.04万头,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7.38%,能繁母猪3303头,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7.5%。尽管总数有所下降,但是规模养殖的比重却逐年上升。近期,国家出台了对饲养母猪的补贴和保险政策,更是对养猪业的规模化发展给予了大力的政策支持,市农业部门也将进一步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促进生猪养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