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双桂镇仁和村4组一养猪场惊奇地发现,这家猪场内十分凉爽。原来,这家猪场的屋顶上安装了很多水龙头,水喷洒在屋顶的铁皮上,又顺着屋檐滴落到地上,把整个猪场的高温降了下来,且形成了天天“下雨”的景观。“今天场外温度至少41度以上,瞧,场内温度才27度。”猪场负责人姜世华指着挂在场内的温度计不无得意。无奈 泥水工改行当猪倌儿41岁的姜世华,以前一直在家乡附近做泥水工,同时承包农村家宴,两项收入相加一年不到2万元。姜世华一家上有老,下有小,全家6口人生活并不宽裕。前两年,他患腰椎骨质增生,做泥水工已有些吃力。随着仁和村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村里的养殖大户多了起来。
姜世华决定,改行学养猪。奇想 养殖场天天“下雨”2011年初,姜世华从县城买回30多头仔猪,踏上了规模养猪之旅。通过一年的试验,姜世华初获成功。第二年,他将猪场规模扩大到年出栏100头以上。今年夏天,因天气较热,村里不少养猪大户饲养的生猪出现了中暑现象,并且死了不少。姜世华的猪场屋顶上盖的全是铁皮,场内温度比其它猪场更高,虽然给每个猪圈都安装了吊扇,但吹出来的是热风,降温效果有限。姜世华慌了!怎么办?苦思冥想之后,姜世华从县城买回抽水泵、水管、水龙头,把山坪塘的水引到屋顶上。然后在屋顶安装水龙头,将清凉的水喷洒在屋顶的每个地方。猪场的温度总算降了很多,但姜世华觉得还不够凉爽。他又买回4个壁挂式电风扇。“吊扇的风直接吹到地上,降温效果没有现在这样好。”姜世华说。姜世华还在猪场内挂上温度计,随时掌握猪场的气温状况。怪招 破解一个个难题猪场外,明晃晃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猪场内,仿佛被“雨水”包围,凉爽无比。一头头健壮的肥猪正在猪圈里欢快地吃食。
其实,像这样的怪招, 姜世华还有不少。去年,他把很多村民外出务工闲置的土地反租过来种植玉米,种出来的玉米基本上能满足养殖场半年的需要。如今,他又在设想,委托附近的村民分散代为养殖,由他统一负责技术指导。…………一系列怪招,帮助姜世华的养殖场如滚雪球似地长大,今年,养殖场可出栏100头生猪,纯利润可达4万元。“接下来,我准备投入8万元,把猪场扩大到400平方米,力争明年出栏生猪300头以上。”随着一个个难题的解决,姜世华对养殖行业也越来越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