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这就要求肉类产业改变生产方式。8月8-9日这两天时间,150多位中国营养学家和公司领导齐聚中国青岛,参加第二届奥特奇家禽营养高峰论坛,和当地及国际知名的营养专家们一起讨论中国家禽产业的未来。演讲嘉宾有来自阿肯色州立大学的Mike Kidd,中国农业大学的王中博士,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Peter Ferket,新西兰世界家禽科学杂志编辑Lucy Waldron,前百胜中国事业部高级副总裁裴华庆,家禽技术总监Aziz Sacranie,Harim-Allen Farms公司前CEO Gary Gladys,和来自中国农科院的刘跃华先生等。论坛由奥特奇公司副总裁Aidan Connoll主持。专家演讲内容涵盖了氨基酸、甘露聚糖的生物活性、混合微量矿物质、有机硒、固态发酵酶和葡聚糖类霉菌毒素减活化剂等内容。去年年底,中国主流媒体报道了抗生鸡事件。这类媒体风暴及其它流言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变成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也被列入政府日常工作事项。当抗生鸡事件慢慢消散之时,又遭遇了禽流感疫情。此次禽流感疫情致死率大增,对鸡肉产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奥特奇公司事物部副总裁Mark Lyons博士说:“安全的、可溯源的食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显得重要。”
尽管当前面临着巨大的食品安全和农场疾病的挑战,但Lyons博士坚信中国家禽产业的未来是光明的,他呼吁听众们重新定义家禽营养。这次讨论的重心是在疾病来袭的时候,禽类的免疫系统需要添加额外的营养成分。Ferket博士建议要增加20-25%。Kidd博士着重研究了个体氨基酸的功效,对氨基酸的需求做了分类。由于不同的营养成分会引起不同的免疫反应,所以我们可以按配方制造各类饲粮,来应对禽类疫情。由于这个原因,恰当的营养管理(包括恰当的营养成分、恰当的添加时间、恰当的添加方式)对最佳免疫功能和疾病恢复至关重要。从疾病预防的角度来看,一份理想的饲粮要重点解决通过霉菌毒素粘接剂去除霉菌毒素;通过使用固态发酵酶、生物活性MRF碳水化合物、和其它植物提取物,把不消化物质降到最低;通过有机混合矿物质,最佳剂量的维他命、氨基酸和其它营养成分来制造一份平衡的饲粮。来自不同背景的专家们向中国家禽产业展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尽管面对逆境,但家禽产业依然可以有最佳表现。我们有能力去解决疾病和其它挑战带来的伤害。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方案就在那里,在等着我们去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