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 加快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10  浏览次数:249

 

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要把我区“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我区资源优势和发展实际做出的新的战略部署,也是新形势下转变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农牧业市场竞争能力、实现富民强区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举措。

(一)我区资源优势突出、生产条件优越、加工体系完备,具备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优势条件:一是自然条件独特优越,绿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我区人均占有耕地面积4.6亩,是全国平均数的3.2倍,人均占有草场全国第一,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独特的资源和地域条件使我区农牧业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形成了全国知名的 “黄金奶源带”、“马铃薯种薯黄金带”、“肉羊产业带”、等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带。我区有着天然绿色生态环境,固化了人们对内蒙古农畜产品绿色优质的认同,使我区农畜产品具有广阔的需求增长空间。二是产业基础扎实,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区农牧业已具备了年产500亿斤粮食、250万吨肉类、900万吨牛奶、10万吨绒毛、50万吨禽蛋和10万吨水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依托农牧业资源优势,形成年加工转化牛奶880万吨、肉类150万吨、羊绒2万多吨、粮油1400万吨、马铃薯360万吨的生产能力,农畜产品加工率达54.8%。农畜产品加工业成为继煤炭、冶金之后第三大支柱产业。在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带动下,农牧业生产的区域布局更趋合理,有效地提高了地区优势农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三是流通渠道畅通,绿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我区各地普遍重视优质农畜产品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共有无公害农畜产品产地583个,无公害农畜产品总数达1764个。绿色食品生产企业144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343个,认证产品规模达到209.22万吨,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的产品36件。据粗略统计,我区生产加工的牛奶85%销往全国各地,马铃薯鲜薯的60%销往华北地区,马铃薯原种的90%销往华南地区,京津地区的优质小麦加工产品和优质牛羊肉产品的54%来自我区。但同时,我区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水资源短缺和草原生态脆弱制约着农畜产品总量的增长;二是以分散小农户经营为主体的经营体制制约着农牧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进程;三是农牧业生产及产品标准体系不健全,监管力量薄弱; 四是科技创新能力差,支撑能力不足;五是流通体系不完善,品牌建设滞后。

(二)面对新形势下新的困难和挑战,我认为,把我区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关键就是要立足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基础,按照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农牧业产业发展思路,加快构建我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体系,巩固提高目前已在国内市场居领先地位的乳业和羊绒产业,扩张极具发展潜力、且成长性好的肉产业和优质粮油产业,积极培育具有地区比较优势和特色鲜明地区特色的薯菜和饲草饲料产业,最终形成农牧民、农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集群发展和规模发展的良性模式。一是乳产业:重点在呼和浩特市等地打造乳业生产基地,引导奶农和企业进一步规范和建设高标准奶牛养殖场(区);积极扶持蒙牛、伊利等龙头企业大力开拓市场、提高加工能力和产品档次。二是肉产业:肉羊产业主要是推进以呼伦贝尔羊、昭乌达羊为主导品种的东部肉羊产业带和以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为主导品种的锡林郭勒草原肉羊产业带及以巴美肉羊及国外引进杂交改良品种为主导的沿黄肉羊产业带建设。肉牛产业主要以实施“百万头肉牛工程”为契机,积极培育优质肉牛品种,优化畜群畜种结构,突出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基础母畜种群数量和个体产量;重点扶持科尔沁牛业等骨干企业,大幅度提高加工比重和深加工水平。三是羊绒产业:以内蒙古白绒山羊和罕山白绒山羊、乌珠穆沁白绒山羊优质品种为主,实施绒山羊“保种”工程,提高“1436”优质羊绒比重,强化优质羊绒基地建设。在巩固鄂尔多斯、鹿王等知名品牌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以羊绒品牌国际化为重点,推进加工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四是粮油产业:玉米产业通过优质高产创建活动,提高高产田、吨粮田比重;围绕食品、饲料、轻化工、医药和副产品综合利用等重点行业进行深度开发,建设深加工产业集群。油料产业重点推广高油大豆种植新技术和机械化作业,双低油菜籽和油葵扩大杂交种使用面积,解决病虫害防治及田间损失率高的问题,提高产量;重点支持扎兰屯淳江油脂等加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重组扩大规模,大力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提高效益。五是薯菜产业:马铃薯产业重点是建设优质种薯、加工专用薯及食用鲜薯三大生产基地,提高基地生产水平和产业化经营程度,加大储藏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力度,提高加工能力。蔬菜产业主要围绕发展设施和大田蔬菜,加快建设外向型基地、环京基地和环城基地;大力发展贮藏、保鲜、精选、包装及脱水和其它深度加工,培育绿色和知名品牌。六是饲草料产业: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退牧还草工程、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等重大政策、项目为依托,大力推进优质牧草种植,建立对青贮玉米的补贴机制。把发展奶牛饲料和牛羊育肥饲料作为支撑建设现代乳业和优质牛羊肉生产的战略重点,鼓励和推进优质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完善饲料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饲草料储备库建设。

(三)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要突出解决好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突出区域特点,全力打造绿色产业体系。支持地方建立本地优势特色农畜产品标准体系,鼓励产业协会制定绿色农畜产品相关标准,将各种符合标准的绿色农畜产品商标统一在各盟市的绿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下,做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工作。建立健全以盟市、旗县农畜产品检测站为中心,以基地、产地检测为核心,流动检测为补充的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争取实现主导产业生产、加工、销售全程可追溯。特别要加大对农牧业生产投入品使用的监管,从源头上保证农畜产品质量。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绿色产业发展的基础。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退牧还草政策,大搞植树造林,扩大绿色植被面积,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牧业,把绿色产业宣传与发展生态旅游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市场对我区优质生态环境的认同度、美誉度,努力做好“绿”的文章。全力推广使用喷、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落实好“节水增粮”行动,全力推动新增“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推动种植业向水资源条件较好地区集中,做好“水”的文章。大力推广农田节水、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和保护性耕作等重大技术,开展土地平整,加快高标准粮田建设,做好“土”的文章。充分利用国家生态建设项目资金,大力发展生态家庭牧场,加强人畜饮水井、棚圈和饲草料基地建设,加大抗灾物质贮备,发展建设型畜牧业,做好“圈”的文章。鼓励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购置大中型农机具,落实支持农机化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农牧业机械化,做好“机”的文章。

三是创新经营体制机制,着力破解现代农牧业发展瓶颈。在巩固家庭承包经营基础地位,保障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引导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推行农村牧区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采取奖励补助、贷款贴息、项目支持等办法,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

四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切实解决好龙头企业融资难、用地难、负担重的问题,进一步优化龙头企业发展环境。抓好产业化龙头企业园区建设,推动企业集群、集聚发展。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市场+农牧户”等新型组织模式,培育奶联社、肉联体等合作经济实体,推进龙头企业与农牧牧户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

五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绿色产业流通体系。支持和培育专业化的农畜产品运销企业和物流配送企业,加快现有农畜产品物流企业改造升级,推动其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落实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等项目,大力发展物流配送,实现城市、农村牧区市场的全覆盖。加大对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扶持力度,扩大销售区域,实现销售收入多元化。

六是加大科技创新,强化科技对农牧业生产的支撑作用。发挥政府在农牧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特别是瓶颈技术研究。推进玉米、马铃薯、肉牛、肉羊、奶牛、草牧场保护建设、旱作农业等10个现代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建设小麦、大豆、生猪等8个现代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广主导品种、主要技术。支持龙头企业自建或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自己的产品研发机构,开发新产品,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加工转化率。

七是转变扶持方式,发挥好政策的导向作用。转变政府扶持方式,创新投融资方式,鼓励地方设立农牧业投资公司、农牧业金融担保公司,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放大政府资金的规模效益,撬动银行资本。支持鼓励龙头企业、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牧业经济组织,申报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扶持企业在全国主要大城市联合建立内蒙古绿色产品展示展销平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