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在应对疫情方面十分严格,号称“全球最严密”,最显著的特点,是“宁杀错不错过”。 加拿大在应对疫情方面十分严格,号称“全球最严密”,最显著的特点,是“宁杀错不错过”。加拿大是各种家畜、家禽疫病的重灾区,每次都导致大量家畜、家禽死亡,疫情被发现后,更有大量家畜、家禽被“预防性销毁”。所以从理论上,死猪肉、死牛肉、死鸡肉之类的“产量”可不少。尽管如此,市面上是几乎看不到“死猪肉”的,消费者对此也很放心。由于畜牧业产品出口对加拿大经济具有重大意义,一旦传出疫情蔓延消息,加拿大畜牧业出口市场将受到严重冲击,损失会更为巨大,因此加拿大在应对疫情方面十分严格,号称“全球最严密”,最显著的特点,是“宁杀错不错过”。在2003年疯牛病爆发期间,被发现的疯牛仅有阿尔伯特省北部农场1头八岁肉牛,且该肉牛在被发现染病前,整整3年都呆在同一牧场。事发后不仅该农场及附近农场的肉牛都被屠宰,联邦食品检验局还在联邦、省两级政府支持下,对该病牛此前5年的行踪做了详细排查。当证实“纯系个案”后,时任联邦农业部长的利莱·范克里夫非但亲自召开记者会详细阐述来龙去脉,还和阿尔伯特省农业厅长公开吃牛排以示“天下太平”。这次屠宰的牛只在百头以上。
至于禽流感手笔就更大:2004年加拿大卑诗省菲沙河谷郡发现H7N3禽流感疫情,联邦食品检验局在无法确认疫病成因的情况下,下令将该郡全部存栏的家禽共1900万只统统销毁。如此“海量”被屠宰、扑杀的家禽家畜,将如何处理?会不会流入市场、危害消费者健康?以2003年5月的阿尔伯特省疯牛病事件为例,便可见一斑:疫牛被扑杀后,联邦农业部长范克里夫亲自在该省省会埃德蒙顿市电视新闻上宣布,疫牛在进行“必要样本采集”后被屠宰,然后送到“熔炼工厂”彻底焚毁,整个屠宰销毁工作都在联邦食品检验局,以及联邦、省两级卫生部门监督下进行,所有被销毁牛只的身体部分都不得用于任何用途。如果是扑杀染疫家禽,则因为数量庞大,会采取变通措施。如2004年菲沙河谷大规模扑杀家禽,卑诗省卫生厅就在扑杀后宣布,所有被扑杀家禽均被先消毒、后深埋。
如果是不可抗力造成家禽、家畜大规模被销毁、扑杀,政府有时会给予一定补贴,如2003年疯牛病风波,加拿大联邦和各省政府就拨款近1亿加元,用于补贴那些为确保加拿大牛肉声誉,而销毁疯牛病被发现前便加工的冷冻牛肉制品,因此遭到损失的商家。此外,加拿大有严密的三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监管,仅最高一级的联邦食品检验局,全国设有4个区域办公室、18个地区办公室、185个田间办公室,还有数百个工厂、21个实验室和研究室,雇员就多达4800余人。省、市两级的相关机构同样配置充实。这样严密的控管下辅以公众知情,舆论监督,被召回的食品和原料始终处于“光天化日”之下而无所遁形。当然,相关禽畜生产厂商也不敢冒险使用问题禽畜做食品加工原料,因为严密的监管令冒险厂商很难逃脱监控,一旦被发现,仅民事诉讼一项就常常令商家倾家荡产,更不用说品牌和工厂信誉丧失所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