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箱,由原来的3×3普通方形网箱发展到周长40米的圆形深水网箱,养殖容量倍增;养殖鱼类,由过去单一的大黄鱼到黄姑鱼、鲈鱼等,品种多样化;网囊材质由原来的聚乙烯(PE)改进为高密度聚乙烯,抗风性增强……普陀区海水养殖规模越来越大。
日前,记者在位于朱家尖无人岛寨峰山海域的省级深水网箱特色精品园深水网箱养殖区看到,10多个巨大的网箱漂在海面上,每个网箱上都罩着鱼网。舟山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施继军说:“这里的深水网箱周长40米,深8米,内有水体1400多立方米,好像一口小池塘,可养殖近一万条大黄鱼鱼种。年底起捕时,一网箱产量可达5吨左右。”舟山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专业从事深水网箱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之一。从2010年开始,该公司在寨峰山海域建设深水网箱规模化养殖样板基地,在急流区域试养大黄鱼。如今该公司拥有周长40米的圆形深水网箱21只、组合式6×8方形网箱22只,主要养殖大黄鱼、日本黄姑鱼、鲈鱼等海产品。
施继军说:“去年,单大黄鱼产量就达到5万余斤,主要售往上海、杭州等地的饭店和餐厅。”寨峰山海域海流过急,容易导致网箱变形,造成箱内大黄鱼实际活动空间减小,公司第一年试养的大黄鱼成活率仅50%。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和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该公司改进网具强度、结构和缝合方式,并采取增加阻流设施,优化锚泊方式等手段,使养殖鱼成活率逐年提升,去年大黄鱼成活率达到了80%。本月底,该公司再添10万尾鱼种。“深水养殖有个好处就是不受季节影响,也没有休渔期,春夏秋冬都可以满足客户的需要。”施继军说。普陀区深水网箱养殖开始于2001年,当时,浙江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从美国进口4只深水网箱,尝试大黄鱼深水养殖。
如今,这4只网箱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100多只由浙江海洋学院网箱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国产HDPE(高密度聚乙烯)圆形抗风网箱,“这种网箱操作简便、使用寿命长、养殖容积大,抗风性强。”该公司总经理徐梅英说。据悉,依托浙江海洋学院网箱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研究,该公司正在优化养殖设备。“我们公司正在进一步研究水下检测、网箱防腐技术、沉降系统等养殖技术,等到技术成熟时将把养殖海域延伸至东极外海。”徐梅英说。普陀区海洋与渔业局有关人员说,普陀区所属东海海域环境未遭到较多破坏,海水营养丰富、水质条件较好,养出来的鱼肉质鲜嫩,较一般养殖鱼口感好。
目前,全区深水网箱已发展至140余只,且在养殖规模、养殖设施和养殖技术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