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冷鲜鸡”独家经营 千万别一家独霸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10  来源:温州日报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93

 

过去有句话:“死了张屠夫,难道就吃连毛猪?”本意是张屠夫不在,还有李屠夫、王屠夫,要吃猪肉,照样有人给褪毛。最近,温州搞“冷鲜鸡”,藤桥禽业成了当前市区唯一一家冷鲜鸡的生产、销售企业,也就是说,藤桥禽业是本地唯一的“张屠夫”。这个企业要是出了一丁点问题——只是打个比方,如产品质量问题,那么,市民还真得要吃“连毛鸡”,除非你迁就或者原谅这个企业,或就此与鸡绝缘。显然,现在这个“张屠夫”不只是一家独“担”的问题,还可能是一家独霸的问题。面对质疑,昨天,藤桥禽业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回应了百姓的担心和顾虑,如“冷鲜鸡”卖不出去,是否能真正做到由公司统一回收并销毁?会不会靠垄断而故意抬高价格?目前的不计成本,究竟能维持多久?对于这些问题的回复,企业方自然是滴水不漏。也许企业对于自身形象的维护,在具体运作中,确实如其承诺,一切以百姓的需求为经营宗旨。但是,谁又能确保企业的“独脚戏”,不会在演绎过程中基于利益考量而偏离目标设定?这些或好或坏的可能性,现在虽然还只是一种“假设”,但这个“假设”,显然有转化为事实的基础。从网络民意中我们可以看到,百姓对于目前的“独家经营”,还是心存芥蒂的。网友涉及的“群众怎么监督”、“怎能保证回收以后不篡改日期”等问题,绝不是鸡蛋里挑骨头的吹毛求疵,而是经验之所得。曾经有多少企业,面对消费者信誓旦旦,背地里却在干着蝇营狗苟的勾当?直到东窗事发,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在光鲜的宣传背后,竟然隐蔽着诸多不堪的内幕。这样的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发生,企业的一面之词,如何能彻底打消百姓的疑虑?市场化的过程,其实是对垄断行业不断突破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有“张屠夫”,但同样不能排斥“李屠夫”、“王屠夫”。这次“冷鲜鸡”出现的“唯一一家”,希望是应急举措而不是最终结果。不是我们不相信企业的回应,而是我们需要更加多元的市场供给,让百姓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只有多方参与形成的竞争环境,才能通过优胜劣汰的机制,来保障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并由此赋予百姓更大的监督权和话语权。食品安全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确保安全除了企业自律,真正的外力,应该来自科学的制度设定和完善的监管体制,在这点上,“冷鲜鸡”可以成为一个实践范本,而不要成为“别无分号”的“张屠夫”。专题:H7N9重创家禽产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