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自治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为切实贯彻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全面做好动物检疫工作的通知》(疫控(督)〔2013〕41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全面做好动物检疫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进一步规范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各地要切实落实动物检疫申报制度,规范产地检疫行为,规范开展各类动物的产地检疫工作,确保受理申报动物检疫率、到现场或指定地点检疫实施率、操作到位率、进入运输和流通动物持证率均达到100%。(一)严格实施动物检疫申报制度。要从内外着手强化检疫申报意识。对内要树立检疫申报理念,严格按照“先申报后检疫、不申报不检疫”的要求,规范开展检疫申报与受理工作。对外要不断增强畜(货)主的主动申报意识,采取公示、公告、宣传板报、宣传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物检疫申报制度,对养殖场(大户)和贩运户等重点人群要举办培训班进行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管理相对人主动申报检疫的自觉性。(二)深入推进动物检疫申报点标准化建设。动物检疫申报点是各区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设置在最基层的派出检疫工作机构,是构成动物卫生监督行业形象的最基础单元。各地要按照《重庆市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管理实施细则》(渝动卫监发〔2011〕27号)要求,进一步合理布局和规范建设动物检疫申报点,深入推进动物检疫申报点标准化建设,原则上结合全市乡镇畜牧兽医站标准化建设内容,配套建设标准化的动物检疫申报点,不搞重复建设。(三)严格规范动物产地检疫行为。务必要严格按照农业部发布的各种畜禽产地检疫规程要求,对受理的动物产地检疫,按时到场、到户或到指定地点实施现场检疫。特别要仔细查验强制免疫记录档案和牲畜耳标等情况,对散养户畜禽出栏还要回收动物免疫证明。同时,对调出市外乳用种用动物,应查验《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对调出县外市内乳用种用动物,应查验《重庆市动物调运备案单》,如没有则不得受理检疫申报;实施检疫时,应查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和实验室检测报告(本市跨区县调运乳用种用动物检测病种暂限于重大动物疫病和布病、结核病),如没有,不得检疫出证。要建立健全动物产地检疫信息记录,对使用电子出证的,要建立检疫出证记录和台帐,登记畜主姓名、检疫证明编号并由畜主签名;对使用手写出证的,在原检疫记录表上增加检疫证明编号和畜主签字栏目,如实登记检疫证明编号并由畜主签名。检疫申报单和相关检疫工作记录表应保存12个月以上。(四)严格实施犬猫产地检疫。务必要依照农业部《犬、猫产地检疫规程》和《重庆市农业委员会转发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犬和猫产地检疫监管工作的通知》(渝农发〔2013〕128号)要求,严格实施犬猫产地检疫,凡是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严禁出证,全力做到用于屠宰的狗不从本市收购。各指定道口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要加大进入本市的运输狗车的监督检查,全力做到运输狗车不从重庆经过。如发生收狗运狗突发事件,要按照市政府办公厅有关要求,尽职尽责,积极做好相关应急处置工作。二、进一步规范动物屠宰检疫工作各地要继续完善大中型屠宰场官方兽医派驻制度和屠宰检疫申报制度,强化检疫监督,规范屠宰检疫行为,督促业主完善场内各项设施设备,确保入场动物监督检查率、屠宰检疫申报率和受理率、屠宰检疫率、检疫合格产品出证率、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一)继续完善官方兽医派驻制度。对以生猪定点屠宰场为主的大中型屠宰场,要建立驻场动物卫生监督分所,派驻1-2名在职在编的官方兽医作为分所负责人,主要负责检疫监督工作,其他聘(借)用人员要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等有关规定,规范履行劳务合同关系。要建立健全屠宰检疫申报制度,明确申报程序、时限和内容。对生猪定点屠宰点等小微型畜禽屠宰场所,由所在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或动物检疫申报点负责实施屠宰检疫工作,并严格按照屠宰前检疫申报、受理和按时派出检疫人员到点严格检疫,规范出证。要积极推进驻大中型屠宰场分所的标准化建设。(二)严格实施畜禽屠宰全程检疫监督。对以生猪定点屠宰场为主的大中型屠宰场,严格按照《重庆市主城区冬季生猪屠宰检疫监管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渝动卫监发〔2011〕80号)要求,把好入场监督检查、严禁入场畜禽分销、场外疑似染疫生猪规范处理、待宰巡查、同步检疫、无害化处理、急宰检疫、清洗消毒、屠宰生产合理计划、规范出证和检疫监督记录记载等十一道关口,严防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确保出场动物产品“无疫”安全。特别要强化对病害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的监督工作,务必做到当日检出的病害畜禽及其产品必须当日进行无害化处理,严防流入消费等环节。(三)规范开展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督检测。经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授权或委托,承担“瘦肉精”监督检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严格按照市农委《关于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督检测工作的通知》(渝农发〔2013〕95号)要求,按照“企业自检、监督抽检、涉案线索移送”原则,认真履行职责,规范开展生猪定点屠宰场“瘦肉精”监督检测工作。三、进一步规范动物调运检疫监督工作各地要严格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的通告》(渝府发〔2009〕101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调整指定道口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的通告》(渝府发〔2011〕105号)、《重庆市防治动物重大疫病指挥部关于加强动物调运监管工作的通知》(渝动防部发〔2009〕6号)、《农业部等六部委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种禽调运监管工作的通知》(农医发〔2013〕18号)和我所《关于规范市外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与落地监管工作的通知》(渝动卫监发〔2011〕20号)等要求,切实加强动物调运前备案与审批、调运中监督检查和调运后隔离观察三大重点环节工作,确保市外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率、市外调入非乳用种用动物备案率、市内跨区县(自治县)调入非屠宰用动物备案率、经指定道口检查站监督检查率、落地隔离观察率均达到100%。(一)切实做好动物调运前的备案与审批工作。一是切实做好市外调入种用乳用动物检疫审批的申请审核工作。要积极宣传和指导,促使调运业主在动物调运前30-60天提出调运申请,除提供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资料外,还须提供相应的重大动物疫病和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病的检测报告,其中H7N9禽流感检测报告必须由输出地省级动物疫控机构或其委托的地级动物疫控机构出具,且每批次检测数量不得少于30只。二是切实做好从市外调入非乳用种用动物备案审核工作。要及时了解农业部通报的重大动物疫情,对拟从农业部通报的疫情地区及其周边高风险地区调入易感动物的,一律不予备案。三是切实做好市内跨区县(自治县)调入非屠宰用动物备案审核工作。要密切关注本市疫情动态,严把动物调运备案审核关口。特别要高度重视市内跨区县(自治县)调入乳用种用动物的备案审核,要求业主调运动物备案时须提供经拟调运动物的重大疫病和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病的检测报告。(二)切实做好动物调运中的监督检查工作。一是规范开展指定道口动物卫生监督检查。各指定道口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务必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逐车逐畜检查和消毒,严格查验检疫合格证明、动物疫病检测报告和动物调运备案单或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严格检查动物健康状况。二是严格执行指定道口准入标准。经过检查和消毒,证物相符、手续有效和临床健康,立即签章准入;证物不符或手续无效,立即劝返,禁止进入;疑似疫情的,及时按规定处置。(三)切实做好动物调运后的落地隔离观察监督工作。一是要高度重视落地隔离观察监督工作,对审批或备案允许调入的动物要提前安排专人负责监督管理。二是要按照规定切实做好调入动物落地时的监督检查,要仔细查验其随附的检疫合格证明、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规定动物疫病的检测报告和指定道口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签章和动物健康状况等。凡是手续不全的,按照规定进行调查处理;发现疑似疫情的,立即按规定程序报告、诊断和应急处理,有效防止疫情扩散。三是按照规定实施隔离观察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和隔离期满的终末监督检查,指导调运业主落实好相关隔离观察措施,规范做好记录,发现疑似疫情立即进行处理。四、进一步规范动物检疫证章标志和信息化管理工作各地要按照《重庆市动物检疫证章标志管理办法》(渝动卫监发〔2011〕21号)和《关于印发重庆市动物卫生监督指挥调度平台启用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动卫监发〔2012〕26号)要求,切实加强动物检疫证章标志管理,全面启用《重庆市动物卫生监督指挥调度平台》“检疫监管系统”,“证章标志管理系统”。(一)严格管理动物检疫证章标志。按照规定严格实行动物检疫证章标志“三专一机”管理,即专人、专帐、专库和微机化管理,建立健全记录,努力实现证章标志订购、发放、使用、保管、回收与处理“零差错”。为了方便各地快捷领取证章标志,自今年开始,调整证章标志结算方式,改单次开具收费收据为半年集中开具收费收据,请各地保存好物资出库单据,以便对帐。(二)规范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一是按照《关于切实规范动物检疫证明出证人员管理的通知》(渝动卫监发〔2012〕46号)要求,加强动物检疫证明出证人员管理,严禁未取得官方兽医资格人员出具各类检疫证明。二是严格按照《农业部关于印发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等样式及填写应用规范的通知》(农医发〔2010〕44号)、《重庆市农业委员会转发农业部关于印发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等样式及填写应用规范的通知》(渝农发〔2010〕415号)要求,规范出具检疫证明和使用各类检疫标志。特别强调:对同一货主、同一种类、同一启运地、同一目的地、同一运载工具的动物或动物产品,出具一张检疫合格证明;不同启运地同一运载工具混装运输的,应由相应启运地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市内流通的多种类混装、不同目的地市场分销用于屠宰食用的禽兔等小动物,可按不同目的地出具多张相应的检疫合格证明,并在“牲畜耳标号”栏注明动物种类及其数量。不同种类的动物产品混装的,应按不同种类分别出证,也可以出一张检疫合格证明,在产品名称栏填写主要产品名称,并在备注拦注明不同种类产品及其数量;需要到不同目的地分销的动物产品,可按不同目的地出具多张相应检疫合格证明,确保一个货主一个市场或一个摊位附有一张检疫合格证明。经检疫合格的动物产品到达目的地后,需要直接在当地分销的,应根据货主的申请按照规定换证,换证时应回收原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粘贴在换出的证明存根上,并在换出的证明备注栏注明原检疫证明号码及必要的基本信息。三是B证继续使用“消毒印章”,其式样和使用方法不变。即在B证的官方兽医签字与签发日期之间的空白处加盖消毒印章,然后在印框内填写运载工具种类及牌号和消毒药品名称。电子出证的,软件系统将自动打印,勿需另行加盖。(三)加快推进检疫监管信息化建设。一是要加快装备完善县本级、动物检疫申报点和派驻屠宰场分所的网络、电脑、打印机等信息设施设备。二是要按照《关于规范开展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工作的通知》(渝动卫监发〔2012〕45号)要求,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操作能力。三是全面启用《重庆市动物卫生监督指挥调度平台》“检疫监管系统”,“证章标志管理系统”,及时录入检疫监督和证章标志信息,要求今年年底全市动物检疫信息全部电子化,电子出证开展面达到90%以上。(四)做好检疫监督工作记录。检疫和监督工作记录是衡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组织实施动物检疫工作是否规范到位的重要标志和依据。要按照全市统一的动物检疫记录规范,明确记录主体、记录内容、记录格式、记录要求、记录汇总、记录保管、记录检查等,切实做到行为有指南,操作有依据,工作有记录。要监督指导检疫队伍按规定做好记录,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记录素养。五、进一步强化动物检疫工作保障要全面做好动物检疫工作,务必要有稳定的检疫队伍、可靠的技术支撑、有效的监督执法和严格的工作责任机制等作为工作保障。(一)建立稳定的检疫队伍。一是县本级、动物检疫申报点和派驻屠宰场分所要配备足够的官方兽医,履行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动物调运检疫监督等检疫职责。其中,每个动物检疫申报点和派驻屠宰场分所配备一名以上官方兽医。二是依法使用协助官方兽医的临时检疫人员时,依照《劳动合同法》要求采取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即与劳务派遣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单位与临时检疫人员订立劳动合同。三是强化检疫队伍的培训与管理,严格执行《农业部关于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六条禁令》(农医发〔2011〕29号),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纪律严明的检疫队伍。(二)建立可靠的检疫技术支撑。一是完善检疫基础设施设备。动物检疫申报点、派驻屠宰场分所要按照规定配备相应的检疫设施设备,逐步引入动物疫病快速检测手段,增加检疫结果的准确性。二是要依照《关于指定动物检疫实验室有关工作的通知》(渝动卫监发〔2013〕20号)要求,确定本辖区有资质的检疫实验室,建立起固定工作联系机制,确保检疫结果准确,检疫结论合法。尤其是本辖区没有具备资质的检疫实验室的区县,要主动与已经指定的动物检疫实验室衔接,建立起相应的工作联系机制,有效开展检疫工作。(三)开展有效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为保障动物检疫工作的有效开展,重点强调以下三个环节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一是强化检疫环节违法行为的查处。对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环节发现的逃避检疫、逃避监督检查等违法行为要依法查处,严禁发生只检疫不处罚现象。二是强化调入乳用种用动物监督检查,发现未经审批或备案、未经指定道口进入和未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等违法行为要依法查处,严禁为非法进入的市外动物直接实施检疫或直接换发检疫证明。三是强化流通环节动物、动物产品的监督检查,督促上市动物、动物产品附证经营,并在其销售摊位显著位置公示检疫证明,坚决打击经营未经检疫、未附检疫合格证明的动物、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四)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机制和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要建立健全动物检疫工作的责任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等,使动物检疫各项工作做到有任务、有目标、有标准、有考核、有奖惩,有效推动动物检疫工作的开展。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积极协调财政、发改等有关部门,保证动物检疫工作经费、人员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足额到位。二〇一三年六月六日公开标志:主动公开抄送:农业部兽医局,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农委;各区县(自治县)兽医主管部门。重庆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办公室 2013年6月6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