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速成鸡”是否激素催生?食用“速成鸡”是否安全?工业化养殖饲料是否有问题等,一直备受消费者关心。日前,在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国消费者协会共同主办、中国消费者杂志社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九十一团联合承办的“科学引导、放心消费禽类食品安全消费大家谈”上,各路专家给出了答案。现宰现吃是陋习“中国人爱吃鲜活的、现宰现杀的东西,包括鱼和家禽、生猪等,这实际上是陋习。”301医院营养咨询专家刘纳的发言,也让很多人听着新鲜。刘纳说,畜禽死后需要一个排酸过程,马上食用口感并不好,应该有一个冷藏的过程,0到4摄氏度冷藏24小时再食用,其实鲜味更强。“西方人从来不吃活鱼。鱼也好、鸡也好,死亡以后的排酸过程,其实是把它体内的毒素排出去。”刘纳说,比如说活鱼宰杀以后,让它在冰箱的冷藏室里静止一些时候,它的氨基酸会进一步的分解,它的鲜味会更强。
“我们主张吃严格工业化生产的食品,因为它们经过了严格检疫。”刘纳表示,生产厂家应更加重视冷链生产和运输过程。“所有自然状态活的畜禽身上都有微生物,都有细菌,也有病毒。经过处理冷冻的肉食用会更好。零下18度的冷链,对消费者来说可以保证更安全地消费。”打激素催长是误解北京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家禽养殖研究员刘华贵指出,公众对于家禽使用饲料喂养存在误区,从专业来讲,饲料不一定都是添加剂。饲料也是由粮食配比,主要原料是玉米、豆粕,还包括数量很多的添加剂。“速成鸡”并不是非正常生长的,这个品种就是吃得多、长得快,并没有添加促生长的东西,使用激素促进鸡生长是不可能做到的,用了激素反而可能影响生长减少鸡的寿命。不过,刘华贵也称,在养殖过程中为防止动物生病,饲料中添加一些抗生素,合理使用是安全的。他强调,目前鸡肉制品主要问题是抗生素残留,是因为滥用抗生素造成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宏福表示,农业部对禽类养殖的添加剂和抗生素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养殖户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从业者的思想还需转变,不能因为担心鸡生病而随意使用抗生素。养殖规模化信息需透明对于如何生产与养殖,专家们一致呼吁:禽类生产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并进行规模化饲养。中科院前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蒋佃水表示,要让我们国家的老百姓得到放心的蛋白资源,没有大规模的养殖是不可能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者,食品生产企业不仅应尽到法定的义务,履行起相应的安全责任,还应当从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出发,将预包装禽类产品信息在外包装上予以详细标明,便于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