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厦门:肉鸡终端售价节节高 养殖户却亏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03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74

 

随着H7N9禽流感阴霾渐渐散去,厦门市禽业销售市场也正在复苏。昨日,有市民反映买到的鸭子甚至比禽流感时期前的价格还要高。从表面看,这也许是市场完全恢复的信号。但记者调查后却发现,尽管终端零售环节的价格攀升,但却并未反映到出栏价上,厦门市部分中小养殖户甚至打算退出市场,家禽养殖企业正面临着新一轮洗牌。市场鸡鸭售价回暖昨天上午,顾女士在仙阁里附近的菜市场买了一只菜鸭母,售价是58元。这不禁让顾女士吃了一惊,今年3月初禽流感开始前,菜鸭母在这个市场上的售价也就大约50元,没想到现在禽流感阴霾散去,价格却更高了。

记者询问了仙岳路和思明南路一带的几位禽业销售摊贩,得到的答复都是,一些鸡鸭品种的零售价格在温和上涨,比如土鸡的价格已经回升到了禽流感开始前30元/斤的水平,许多此前“闭门谢客”的禽类商铺也开始重操旧业。一位男摊贩告诉记者,市民的购买量虽还没恢复到禽流感前的水平,但他最近每次批发的五六十只鸡鸭,基本都能在一两天内卖完,“像菜鸭母涨价虽然还有是销售旺季的原因,但感觉禽类总体还是都有市场的。”上游养殖户仍在亏损尽管下游零售市场出现了回暖,但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上游养殖户的日子仍是过得捉襟见肘,养殖户并没有像外界想象的那样赚到钱。郭先生的禽业公司开了十几年,禽流感前的存栏量有七八万羽,也算是同安当地较有规模的养殖企业。现在,尽管熬过了这场长达两个多月的禽流感拉锯战,但他已萌生退意,打算放弃禽业养殖。郭先生告诉记者,他公司所售的土鸡过去出栏价为10元/斤,但现在仅为5元/斤,而销量虽有增长,却还是不及过去的1/10。照理说,市场逐渐复苏,养殖户应该积极补栏。但郭先生却表示,由于在禽流感期间“负隅顽抗”,企业已经投入了过多成本,目前的出栏价还难抵成本,因此也没有流动资金来追加投资了。现在,他正尽量出清存栏。郭先生说,当前有一些当地养殖户都和他有相同的打算,准备改投其他行业,“市场低迷,禽流感又说不准什么时候卷土重来,这行不好做。” 一位业内人士证实,现在市场仍是供过于求,所以不少同安养殖户确实都在积极消化存货。行业面临重新洗牌下游价格回升,上游却在亏本,双方都指“加价”出现在中间环节。但在同安收购鸡鸭的一名批发商却告诉记者,他们也没有赚到钱,“比如原本运500只鸭用一辆车,但现在运100只鸭也要一辆车,运输、人工,还有一些杂费成本都没有降,市场需求却萎缩了,所以平均每只鸭的批发价就高了。”业内人士陈先生说,目前整个家禽养殖业都将迎来重新洗牌,规模小的养殖户退市,大的养殖户缩小规模,实力雄厚的企业则在上下游产业链上继续扩张,转向深加工方面。郭先生认为,至少要到年底,市民的购买力才可能完全恢复到禽流感前的水平。而到时的活禽价格,也许会出现像2006年似的“报复性”增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