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毒”吸管在早餐店、饮料店、路边摊随处可见一次性塑料吸管,然而所有的这些全是劣质吸管,它们是用废旧塑料甚至是医疗垃圾制造,有的含有塑化剂,有的可能致癌。事实上,近年来,这样的劣质一次性塑料吸管已经是呈泛滥之势,就在前段时间,长沙市卫生监督部门为此专门发布了消费预警。记者前往长沙深入调查,关注一次性塑料吸管的安全。一、长沙市场充斥“三无”有毒塑料吸管 卫生监督部门发消费预警今年5月下旬,长沙市卫生监督部门发布消费预警,预警指出:无使用材料,无厂名,无厂址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含有有毒物质,市民应谨慎使用。与预警同步,长沙卫生监督部门还开展了一次性塑料吸管专项执法检查,对采购、使用来历不明一次性塑料吸管的餐饮服务单位予以严惩重处。那么在预警发出及专项执法之后,长沙市场现在情况如何呢?6月14号,记者来到了长沙的湖南高桥批发市场,这里也是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国家级综合批发市场。高桥批发市场的一位平头男士告诉记者,他们只知道产品牌子、简单标识,但是不知道是什么材料做的。另外一位中年男士说,他们通常卖给夜总会、夜市、酒吧等这些地方。一位女士也表示,这些塑料管是废旧塑料做的,在早餐店、冷饮店、小超市卖的最好。在此次暗访之前,记者曾同当地卫生监督、工商等执法部门,对长沙市的一次性塑料吸管的消费市场进行过随机抽查。被抽查的这几家冷饮店、快餐店都能拿得出相关的采购记录、凭据。然而,当记者独自在高桥批发市场暗访时发现,这里的一些摊贩还在出售无品牌、无标识的一次性塑料吸管,而摊贩们也知道,这些吸管是废旧塑料制作的。就在高桥批发市场附近的一些路边早餐店,记者发现,这里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吸管质量也是令人堪忧。记者询问一位男性商贩哪个厂生产的,这位商贩说看不出来。记者又问能否看出材质,商贩说尽管放心。一对夫妻商贩还告诉记者,用塑料吸管喝热的也没问题。记者问在哪里可以买到,这对夫妻商贩说就在高桥批发市场。卖早点的摊贩说,他们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吸管都是从高桥批发市场购买的。根据记者反映的情况,6月15日,当地工商执法人员和记者再一次来到高桥批发市场,除了头一天记者暗访时见到的几家小摊贩外,执法人员还发现,这家日用百货店铺销售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属于三无产品。长沙市工商局雨花分局高桥工商所副所长朱爱武告诉记者,这些包装上没有看出某些标志以及产品合格证。记者询问经销商进货的记录,经销商说私人这里。记者又问是否有吸管质量检验报告,经销商说打电话问生产厂家,生产厂家说没有。关于塑料吸管用什么材料制作,这位经销商也称并不清楚。从现场查询的情况看,这家店铺销售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外包装上除了简单的产品名称外,再没有任何标识,对采购情况店主也是一问三不知,也看不到采购销售记录。长沙市工商局雨花分局高桥工商所副所长朱爱武告诉记者,按照质量监督法,合格证、生产日期等,他们一般按照工商部门的鉴定,这就是“三无”产品。他们就查封,再进一步调查。工商执法人员现场清点发现,这种“三无”产品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共5大包, 每一大包里面有20小包, 总共100包。每大包1500支吸管卖30多元钱,平均每支只有两分钱。那么,这些“三无”产品的吸管质量怎样呢?湘潭大学化学学院的杨罗教授给记者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杨罗说,按照国家标准,聚丙烯的吸管可以承受负20度到130摄氏度的温度。首先是“三无”的产品,放到烘箱里面,可以明显看到软管两头弯曲,翘起来,有一个明显的形变过程。把另外一个商标齐全的产品放到同样的位置,同样的温度,可以看到也有一定的变形的趋势,但是确实没那么明显,拿出来,可以看到它仍然粗细是均匀的,形变基本上也可以忽略不计,弹性也非常好。杨罗说,2010年5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行了聚丙烯饮用吸管国家标准,对于塑料吸管所使用的材料做出规定,吸管可以使用食用级别的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等材料,用聚丙烯材料生产的吸管不含有塑化剂,基本是安全的。但是用聚氯乙烯生产吸管就必须添加塑化剂,虽然标准同时规定了塑化剂的残留标准,但一般情况下不容易检测。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如果使用了塑化剂超标,或者干脆就是由废旧塑料制成的吸管,塑化剂等有害物质从吸管中迁移出来和饮料混合在一起,一个人如果长期饮用,将对消化系统、肝脏等造成危害,还可导致性早熟、不育症,甚至癌症。客观说,区别塑料吸管是否正规难度并不大,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却很少注意其中的区别。记者询问了几名大学生是否注意过塑料吸管其中的区别,这些大学生说没注意,没想过,并称他们喝饮料不拿吸管是没法喝的。大学生们也表示了疑问,如果塑料吸管都有问题,那还有什么是安全的?对长沙市执法部门来说,他们也是较早对一次性塑料吸管发出警示的城市。2013年4月18日,部分媒体报道长沙可能存在“三无”吸管后,长沙市迅速开展专项检查。高桥工商所就设在高桥批发市场里面,工商执法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连续一个月对高桥批发市场6000多户商户进行检查,重点清查了16家经营吸管的商户,查获扣押了一大批来历不明、标识不清的“三无”产品吸管。长沙市工商局雨花分局副局长唐磊告诉记者,这里塑料吸管都是全部查扣的,大概有150件。主要是品质外包装,厂名厂址,没有生产许可证,属于“三无”产品,看不出什么地方生产的,原料是什么。唐磊告诉记者,根据《聚丙烯饮用吸管》国家标准,一次性塑料吸管属于食品相关产品,在外包装上必须有“QS”标志,也就是食品“质量安全”的英文缩写,并按照国家法规标注相关的使用材料、厂名、厂址等。但事实上,即使有的吸管外包装上标有QS生产许可证号,也不一定是真的,这给他们的执法工作带来很大难度。长沙市工商局雨花分局高桥工商所副所长朱爱武告诉记者,有QS号码,查证,目前是查不到的,我们还要进一步调查,核对一下这个号码是否登记,它是谁的,或者它冒用谁的。二、“三无”吸管来源于废旧塑料、医疗垃圾 暴利催生黑心企业对于长沙市的执法部门来说,即使是进行了专项检查,发出消费预警,但市场上的劣质塑料吸管一时还是难以销声匿迹,而造假手法多样也为查处带来了难度,那这些劣质吸管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在几天的调查中记者注意到,被查处的一次性塑料吸管都有着相同的特点,那就是无生产许可、无卫生许可,无厂家厂址,那么就以高桥市场来说,在这销售的吸管是从哪儿来的呢?源头在哪里?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再一次来到长沙高桥批发市场。记者询问厂家在哪里?这位经销商说,在乡下,这个东西又不能运太远,因为流通成本太高。黎托街道也有,其他地方也有。在高桥批发市场这家叫建华百货的店铺,店主告诉记者,她这里有好几种一次性塑料吸管,有外省市的,也有本地的,既有正规厂家的,也有不合格产品,甚至还有被当地媒体曝光过的,现在还在销售。这位经销商告诉记者,这个被曝光过,是用废旧塑料做的。记者询问是否有合格证,经销商说没有。关于塑料吸管的生产地,经销商说湖北。记者看到上面却是是广东生产的,这位经销商说,那包装打上去的,是湖北生产的。这名经销商告诉记者,她们这里销售的一次性塑料吸管,一小部分是本地生产的,大部分是来自于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基本是别人上门送货谈生意,双方主要关注的是价格,至于生产厂家是谁,具体地址在哪,他们不清楚也没详细问过。长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处长徐宏洁告诉记者,他们从源头也进行了一些调研,像高桥市场经营户,这个吸管,第一个货值很小,他赚钱也就赚得很少,那么他就库存很少,第二个如果需要的,就可以打电话,所以一般的来说,都是通过打电话的形式。那么这些三无吸管到底来自于哪呢,记者来到了浙江省义乌市。义乌现有塑料吸管企业近20家,吸管生产量约占全球60%。义乌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饮用吸管生产企业,一年的产量占了全球吸管需求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聚丙烯饮用吸管》国家标准就是双童公司负责起草的。董事长楼仲平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吸管市场形势不乐观,已经对整个行业前景产生了负面影响。现在到全国各地任何一个城市,90%以上都是“三无”产品。它里面的原材料成份非常复杂,它不仅仅有废旧的聚丙烯,所回收的一种原材料,同时还有其它的,譬如医疗垃圾,或者进口的一些非常复杂的一些废旧塑料,形成这样一种混料。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会释放有毒有害的物质,比如早上一杯豆奶要有吸管,这样一来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客观上就造成潜在的危害。为什么这些由回收的原材料,甚至是由废旧塑料、医疗垃圾制造的吸管会如此泛滥呢?楼仲平说,主要原因就是便宜。现在食品级的原材料,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基本上都维持在0000-12000元/吨左右。如果用再生料、废料来生产吸管的话,通常1吨废料,它的价格会比新料低2000-3000块钱的成本,如果说二级回料,通常会低3000-5000块钱,也就是说在原材料的问题上,已经减少有1/3到一半的价格,所以它们的产品价格,也就是自然而然,可以放的非常低。义乌当地市场情况又如何呢?记者在义乌进行了随机走访,在义乌这处市场中有几家卖吸管的摊点,这里销售的吸管从外包装上看有三种,一种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标识齐全,一种是只有简单产品名称,还有一种就是任何标识都没有的“三无”吸管。这位经销商告诉记者,这些“三无”吸管正是他们厂的,他们厂的名字叫金华神力塑胶用品有限公司。箱子上面都有名字,看一下就知道了,温州人租他厂里的房子做的。这位经销商自称是厂家直销,但无论记者如何追问,却始终没有告诉记者工厂的地址。记者随后来到这家名叫超鹏塑业的店铺,记者发现,这里也在销售任何标志标识都没有的“三无”吸管。这位经销商告诉记者,这些塑料吸管是他们当地的厂生产的,厂里直销。这家超鹏塑业自称也是厂家直销,但同样也是不提供生产地址。根据这两位经销商提供的厂名,记者登录浙江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网站显示,神力塑胶、超鹏塑胶两家公司的确存在,一家地址在金华市,一家地址就在义乌。两家公司也确实取得一次性餐饮塑料生产许可证。但记者注意到,在公司产品一栏里,只标明塑料纸杯等产品,并没有提及一次性塑料吸管。那么,神力塑胶和超鹏塑胶这两家公司实际情况怎样呢?记者根据网站上提供的地址,首先查找义乌的超鹏塑胶公司。但是当记者找到这个地址时,发现大门口没有任何公司、厂名的牌子,里面有三栋楼房,其中有两栋楼被用做厂房,几个工人正在忙碌着,工人说这里面有5、6家厂,基本上每一层楼就是一个厂。工人告诉记者,这里以前有一个叫超鹏的塑胶公司,但是两三年前就搬走了。网站显示生产地址是这里,但实际公司早已搬走,没有任何人知道去向。随后记者又一路打听,找到金华神力塑胶公司,这家公司倒是在正常生产,但员工的回答却出乎记者意料。这位员工说,他们公司从来没有生产过吸管,只生产一次性塑料纸杯和休闲杯。三、三无毒吸管充斥市场 优质吸管多用于出口楼仲平告诉记者,现在全国大约有200多家无证厂家甚至是作坊。对节目中神秘的神力塑胶、超鹏塑胶两家公司的真实面目,还需要当地执法部门继续调查才能给出答案。另一方面,如果真如楼仲平所说,市场上90%的一次性塑料吸管都是三无产品,那么由此产生的危害可想而知,到底应该如何辨别、打击劣质吸管?面对市场上各种材料制作出的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一次性塑料吸管,消费者该如何识别?劣质吸管又对人体到底有什么危害呢?浙江省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仲平告诉记者,从颜色就能看出来,一般用回收塑料做,首先包装没有任何标志,就是一个白袋子,然后这种颜色看的是比较暗淡,这样的一个产品显然回料比较差。另外,他们可以从产品的品质上,它的弯曲度、伸展度不好。正规的产品,这个关节,一根可以像手风琴一样可以拉出来,可以缩回去,拉出来可以缩回去,两者之间的差异性非常明显。楼仲平说,其实辨别劣质吸管比较容易,一般总结为“三步曲”,一看,看外包装是否有各种标识;二闻,闻吸管有无刺鼻异味,如有说明可能是劣质吸管;三捏,如果吸管捏一下就发生变形且没有弹性,这说明是用比较薄的材料制成,质量较差。另外,楼仲平告诉记者,消费者需要注意一个误区,区分吸管是否合格,不能单凭颜色去判断,颜色的深浅、是否鲜艳,与产品合不合格没有必然关系。吸管的颜色无非就是加了一些食用颜色料,颜色鲜艳与否,不能说这个产品安全与否,这一切是否安全,都要依据它的理化检验指标。那么在使用劣质吸管时,塑化剂等有害物质是怎样进入人体并产生危害的呢,双童公司负责人对记者从当地市场上买来的“三无”吸管做了一次测试实验。浙江省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二桥告诉记者,主要是检测一下产品在接触食物过程当中,会不会吸食到饮料里面或者食物里面。通过两个小时的浸泡,他们现在看到一个结果,有一种脱色现象,黑色是最明显的。明显可以看到,它这个产品,就用一些回收塑料过多,或者添加一些原料存,在很大的质量隐患。记者询问是否含塑化剂,李二桥说,塑化剂要通过专业的设备,这只是我们整体检测项目的第一步,先做脱色检测,如果脱色检测不合格的话,其他项目再检测下去,也没有意义了。李二桥说,连最基本的脱色检测都不合格,那这样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在使用时各种残留物质的迁移性就大,如果是用在奶茶、热豆浆等热饮料中浸泡,那迁移的毒素就更大,长期使用对人体就会产生很大危害。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中国吸管市场,优质产品大部分用于出口,小部分供应超市商场,根本无法进入集贸市场流通,但几乎所有的餐饮企业因为成本原因而到集贸市场采购。在媒体多次报道后,各地对于劣质吸管的监管正在加强,但是长沙市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他们在实践中也发现一些监管难点。长沙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监管处处长胡朝晖告诉记者,他们没有适应的标准。吸管里面,塑化剂可以作为助剂,但是成为终端产品以后,塑化剂不能有残留。只能是作为他们判定企业是不是非法添加的一个依据,还不能按照塑化剂限量值,判断吸管不合格。所以这块我们也只是作为一个风险预警,这两年我们质检部门包括卫生部门,每年都有风险的计划。胡朝晖告诉记者,一次性塑料吸管制作材料多样,目前我国只针对聚丙烯为原材料的制订了国家标准,执法部门执法时对其它材质的吸管主要是按照《通用技术要求》进行规范,由于吸管原材料也可以使用聚氯乙烯等,允许添加塑化剂,只要塑化剂的限量值不超过标准就可以用,这给一些违法企业有空子可钻。国际上,像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和我国的台湾等早就明文规定,塑料吸管的材料只能用聚丙烯,从根本上杜绝了吸管的塑化剂问题。另一方面,一直以来食品监管体制复杂,长沙从2008年开始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这也是全国第一个作为政府组成部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由市政府牵头,联合办公,统筹协调。但有关负责人直言,目前这种统筹还只是存在于形式上,行政许可权和执法权还是归口各职能部门,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长沙市政府副秘书长 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主任黄吉邦告诉记者,这种形势上的统筹,还没有达到科学上的统筹和内容上的统筹的目的。打一个比方讲,某一个企业,违反食品安全相关的法规,它在这个行业违规了,它要到另外一个行业去没有过多的障碍,人家不清楚,因为信息不通。第二个呢,这个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呢,处罚差异很大,处罚2000到10000元,处罚2倍到5倍,情节严重者怎么样,自由裁量权很大。黄吉邦告诉记者,全国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管理监管,体制改革大体思路,就是“五合一”,就是食品、药品、医疗机械、保健品和化妆品归到一个部门监管。把原来的食品监管部门,食品药品监督局、工商局,质监局、卫生局进行全部集中到这个部门,实行大区段的管理。观察:根据业内人士提供的数据,现在全球每年消耗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在300亿支以上,这一根小小的吸管,现在也承载了太多的忧虑,甚至有媒体质疑:我们到底是在用吸管,还是在吸毒?在这里,我们当然要提醒消费者,要增强对劣质吸管的辨别和防范能力。但客观说,即使是我们的记者在采访之后,也很难完全辨别清楚安全吸管和劣质吸管的区别,打击防范劣质吸管,执法部门责无旁贷。在最近召开的三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都讲到食品安全问题,明确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并提出“重典治乱”,我们希望义乌等地能够确有所行动。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相关部门借鉴其它国家经验,提升产业标准,提高准入门槛,毕竟,事关食品安全,任何强化措施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