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个客户采用大棚模式,5月11日出虾,90尾/斤规格的虾卖到38元/斤,亩利润超过2万元。”6月15日,浙江粤海上海区域经理刘庆坤向南方农村报记者介绍其某个客户的大棚虾养殖成果,同时也不无遗憾地表示,受鱼塘租用年限短等因素影响,上海大棚养虾恐难有大规模发展。据了解,上海传统的南美白对虾以外塘养殖为主,大棚养虾是近几年政府与部分厂家都试图推行的一个模式。大棚养虾之外,外塘养殖正呈现由一造虾模式向两造虾模式发展的趋势。模式变迁的背后,是业界对于变化着的养殖与市场环境的适应与调整。两造模式两年翻番南通海大上海区域经理付悌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上海外塘养殖主要有一造虾和两造虾模式。一造虾模式中,养殖户在4月底至6月初投放普通苗,密度大约为15-20万尾/亩,在7月底8月初开始分批捕捞卖虾,产量大约为800-1000斤/亩。
“产量虽然不低,但这个期间华东上市的虾较多,因此价格不高,效益好的时候大约有5000元/亩纯收益,不好的时候大约3000元/亩。”付悌说。“奉贤五四农场也是一造虾,密度还更加高。”付悌介绍,五四农场那边的养殖户一亩大约会投20-30万尾。养殖户技术水平很一般。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养到1000斤/亩,天气不好的时候只有500-600斤/亩。“同样规格的虾,6月底价格比7月底高5-6元/斤。”刘庆坤介绍,正因为如此,好多养殖户逐步从传统的一造虾模式转成两造虾模式。因为两造虾可以更早上市,通过反季节销售获得更高利润。付悌介绍,两造模式过去2年增加比较快,2011年两造模式的养殖面积占比大约为20%,今年已经达到了50%。考虑到这两年上海对虾养殖面积正逐步减少,两造模式的面积比2年前差不多翻了一番。两造虾模式虽然可以提早上市,但会不会受到广东对虾的冲击?上海虾中、饲料经销商汤海强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冬春季节从广东采购的虾活力不够好,“就算不死也不怎么动弹”,加上还有损耗,所以只要上海本地的虾上市,虾中就会优先收购本地虾,而且虾价肯定不会差。“我们的做法是,(上海)大棚虾上市就不收外地虾,(上海)外塘虾上市就不收(上海)大棚虾。”两造模式配套标粗池付悌介绍,在两造虾模式中,养殖户早造会投放优质二代淡化苗5-6万尾/亩,6月中旬-7月中旬卖完虾。养殖户一般分3-4次捕虾,每10天捕捞一次,产量大约为600-800斤/亩。晚造一般在早造虾卖完之后投苗,密度为4万尾/亩,产量为300-500斤/亩。“上海每年9月中旬开始就有冷空气,如果这些虾挺不过,养殖户就会在9月卖虾,如果能够挺过去,养殖户就可以养到10月、11月,卖20-30条1斤的大规格虾。”付悌说。“上海一年养两造时间很紧张,因为这边冷得早。”刘庆坤介绍,为了赶时间,养殖户养早造虾时,会在池塘中开辟一个小塘或者另外选用一个小塘,再搭上棚淡化标粗,还会用电热棒加热水体。不过,这样的小塘都不大,只有200-300平米。但上海的池塘小有5-6亩,大的有20-30亩,需要标的虾苗数量较大。养殖户在这样的小塘中标粗,一般只能标到1厘米大小。“想标得再大的点话,标粗塘密度就太高了,不利于苗种健康成长。”刘庆坤说。“3-5亩的塘最好能有1亩的小塘来淡化标粗。”刘庆坤表示,在这样的塘里,养殖户可以将苗标粗到4-5厘米。这样的大苗吃料猛,长速也更快,而且投苗之后马上就能吃料,不像小规格苗,放下去之后半个月才能吃料。此外,刘庆坤介绍,在早造虾期间,很多养殖户会留1-2个塘不用,专用来给晚造虾标粗。这就可以在卖完早造虾之后马上开始晚造养殖。大棚模式受租期短限制“与外塘两造虾模式的早造虾相比,大棚模式的早造虾还能更早卖虾,价格与效益会更高。”刘庆坤说,他那个客户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不少养殖户都愿意尝试这种模式。浙江恒兴销售经理陈巧林介绍,上海大棚养虾模式是全程搭棚,中间不拆除大棚薄膜,全年养殖两造虾。养殖户一般2月中旬到3月初放苗,5、6月份卖第一造虾;7月中旬到8月初放第二造苗,11、12月份卖第二造虾。“大棚模式不仅能赶早,还能赶晚。”陈巧林分析,早出虾价格肯定高,但上海9月份之后就会冷起来,好多外塘养殖的白对虾无法养得太晚,如果能够晚卖虾,市场上虾价也不错,效益也能很高。正因为如此,上海这几年的大棚养虾面积一直在增加。付悌介绍,大棚在上海有5-6年发展历史,现在有大约500亩。他认为,“大棚养殖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而据陈巧林的估计,大棚养殖面积有1000-2000亩。南方农村报记者查阅《解放日报》、《金山报》等媒体公开报道以及当地渔业主管部门官方网站信息,上海渔业主管部门近几年一直在推介大棚养虾模式。金山区徐博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宝林告诉记者,他今年就计划建设30亩大棚,政府会有6500元/棚的补助。不过,刘庆坤认为,“大棚养殖会有一定发展,但不会很大。”刘向南方农村报记者分析,2000年前后,上海还有好多池塘,养殖户只要愿意承包,不仅塘租便宜,租期一般都有10年。随着近些年上海的池塘不断减少,池塘越来越紧缺,大约有60%的养殖户现在都只能跟村委会一年一签。在这种情况下,养殖户都不愿意长期投资,也就不愿意搭大棚。陈巧林也发现这个问题,他认为租塘的格局可能会有变化。“当地有实力的养殖户都会‘买塘’”。陈所指“买塘”实际就是长时间段内的租塘,10-15年的比较多。在陈看来,“买塘”的人现在还比较少,但随着当地池塘越来越少,一定会有更多人“买塘”。如此一来,建设大棚的养殖户未必不会大规模增加。此外,大棚养殖需要一定的资金与技术实力,这也限制了养殖户建设大棚的速度。据了解,一个6-8亩大小的大棚,需要建造资金大约为1.2-1.4万元。大棚对养殖户增氧、控制亚硝酸盐的危害等方面的管理技术要求都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