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来了,不赔钱,在以前似乎不可能。”近日,宜城市郑集镇双龙村的程大华,提到禽流感,痛感强烈——2005年禽流感来袭时,他鸡舍里2000多只四五斤重的肥鸡,全部按5元每只的“跳楼价”处理,一下子亏了3万多。而今年4月来,他将养了两个多月的6000多只灵山鸡,全部以16元每公斤的价格,卖给宜城市襄大农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襄大”)。6000只鸡,卖了15.8万余元,纯利润2.3万余元。而市面上一公斤灵山鸡只能卖到5.6元。为什么襄大愿意高价接下“烫手的鸡”?因为程大华与襄大之间签过合作协议——襄大为程大华有偿提供鸡的种苗、饲料、技术、防疫药品,程大华则按协议价,将鸡卖给襄大。协议一年一签,灵山鸡16元每公斤的价格,是今年2月份协议里写好了的。据宜城市畜牧兽医局调研数据显示,H7N9禽流感出现以前,该市家禽规模养殖场(户)1852家,而到4月底,全市存笼家禽500只以上的规模农户仅剩451家,家禽规模养殖场(户)减少75.6%,家禽养殖量减少66.7%。这些在禽流感中突围幸存的,大多都是与襄大、康发、楚台、楚大等龙头农牧企业合作的养殖户。订单养殖户、合作经销商在禽流感中没有赔钱,倒贴的是襄大等企业。襄大财务总监范生汉说,禽流感爆发后,公司从流动资金中拨出2亿元,又从银行贷款1亿元,对抗禽流感带来的市场冲击。
“如果襄大不履行合约,失约养殖户一次,以后将得不到信任。”范生汉介绍,像麻鸡这样个头小、不适合分割的品种,公司基本上都赔本转销了;而对一些体重大的品种,则通过宰杀冷藏,以待后市价格回暖。襄大暂时能挺住,靠的是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等支柱产业的支持。“如果禽流感再持续3个月,襄大也挺不住。”宜城市副市长何晓波说,政府也在积极参与救市,强化监管,消毒灭源,加大宣传,消除认识误区,对企业和养殖户进行金融扶持,贴息贷款,延迟贷款期限等,以恢复市场信心。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授徐增阳说,农业生产风险大,天灾人祸很多时候无法预料,引进农业保险机制十分必要,以提高社会和市场自身的风险转嫁和分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