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发展 » 正文

“小养殖”与“大市场”制约生猪产业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14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65

 

目前中国“小养殖”与“大市场”矛盾制约生猪产业发展。春节过后,全国范围内生猪市场出栏价格出现持续下跌,跌速创十年来最快,为保证市场供给,维护养殖户的利益,国家发展改革委于4月7日宣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同时启动猪肉收储,希望通过政府调控遏制生猪价格进一步下滑的趋势。从前期来看,效果不明显,生猪出栏价格下行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虽然近期生猪出栏价格开始反弹,但生猪养殖场(户)严重亏损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粮猪安天下”,生猪生产正常与否,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国计民生,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且需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促进生猪生产良性发展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生猪市场价格已完全放开,由市场根据需求自行调节,但政府相关部门有责任帮助养殖场(户)尽快摆脱目前的艰难处境,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市场信息、养殖技术、科学管理、疾病防控等一系列服务,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目前生猪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尽管目前生猪生产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但通过市场监测分析,走访调查发现,近年来,生猪生产效益受市场价格大幅波动、成本刚性上升等因素影响,生猪养殖收益呈周期性变化,效益极不稳定。养殖规模小,过于分散,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小,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相关部门认真探讨和研究解决。信息不对称一个是部门间的信息不对称,一个是“小养殖”与“大市场”的生产信息不对称。各部门之间的生猪养殖信息没有联网,不利于沟通和科学决策。其次也没有统一的信息采集点。各部门布点、采点的密度不同,得出的数据也不同,影响了数据的科学性,也难掌握生猪养殖业的准确动态,养殖户不能准确掌握市场信息,缺乏科学判断市场动态的能力。农村空栏户较多由于养猪收益不稳定,加上部分养殖户生产与价格信息不灵,养殖技术落后,养殖时间、出栏时间把握不准等原因,加之今年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导致养猪户严重亏损,为降低损失,养殖户纷纷抛售小猪、宰杀母猪,造成空栏。出栏价格波动大生猪生产效益的高低,直接因素是出栏价格,出栏价格越高,净收益就越多,效益就越好。而目前生猪价格主要依赖市场调节,散养户不能掌握市场价格,猪养的多价格就降下来,养猪户只有大量减少饲养头数,甚至淘汰母猪。一旦价格上涨,可存栏又少了,养猪户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有利可图时一哄而上,无利可图时一哄而散,直接加剧了生猪价格波动的幅度。养殖成本上升快与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相比,养殖所需的饲料、人工费、运输费、防疫费、药品费、水电费等成本均有较大幅度上涨,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科技含量不高多年来,养猪业以农村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比重较低,生猪养殖过于分散,产业化水平太低。多数养殖户仍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饲养管理体系。饲养、管理、防疫、治疗水平不高,标准化养殖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促进生猪生产良性发展的对策针对当前生猪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要从市场价格监测监管的角度出发,促进生猪生产良性健康发展。建立统一的市场信息发布渠道要准确掌握生猪养殖业动态信息,长期看,必须在各乡镇有一支高素质的信息队伍或专职信息员,在行政村设兼职信息员,负责信息采集报送工作,实现农业农村信息化,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这需要资金投入,也得加强培训,更需要国家专项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短期看,有关部门应联合建立生猪养殖业信息网络,完善信息采集功能,定期按月份、季度、年度分别公布生猪存栏数量,分析并公布生猪周期和市场价格,及时公布生猪疫情,为生猪养殖场(户)提供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市场信息、价格动态、猪病预防等系统服务,为政府正确决策提供科学理论信息支撑和准确翔实的数据支持。强化需求与价格预测预警生猪生产的周期较长,风险较大,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生产计划全靠饲养户自行掌握,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的竞争中。政府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要发挥市场经济对市场调控、生产指导的作用。生猪生产要走以需定产、平稳供给的路子,从而稳定市场、稳定肉价、稳定生猪出栏价格,使生猪生产走上良性循环轨道。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强化在生猪生产、销售、出栏价格等方面的预测预警机制建设,完善信息网络平台,保证资讯公开、资源共享。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猪场从生猪生产实践看,规模养殖场在资金、技术、管理、疫病防控、信息获取等方面比散户有更大优势,也有更好的防控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所以建设选址科学、栏舍质量高、消毒和猪粪尿处理设施齐全、管理制度健全、养殖数量适度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既有利于生猪繁育,减少疫病发生和环境污染,又能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因此,应通过政府引导和资金场地扶持等措施,进一步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大胆试行推广由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订单发展,保价回收,保证生猪市场和猪肉价格的基本稳定。最终实现生猪养殖全部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提高生猪防疫和新技术应用水平养猪最怕猪得病,生猪疫病防控力度越大,疫病发生率就越低,生猪死亡就少,养猪经济效益就高。生猪新品种新饲养技术的推广应用,能使生猪长得快、发病少,经济效益就会大幅提高,应加大推广力度,力争全方位、多角度、全覆盖。落实生猪生产政策扶持机制猪肉是菜篮子工程中的主要产品,生猪生产能否健康有序发展,关系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财政部门应保持当前对生猪生产财政投入力度,并在财力允许的前提下适度逐年提高,要保证在疫病防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经营、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补贴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还未开征价格调节基金的地市,物价管理部门应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适时开征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并保持价调基金投入生猪生产资金规模的适当增长。此外要继续实施生猪生产用地、鲜活农副产品“绿色通道”等优惠政策的落实到位。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母猪饲养户科学养殖,紧紧抓住当前生猪市场低迷期,优化生猪生产结构,淘汰高龄低产母猪,更新换代、扩大优良种猪群,适时适度合理补栏,为新一轮生猪市场竞争奠定坚实基础。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