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我省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逐步形成以玉米、马铃薯为主的区域化产业布局。永靖县把农作物秸秆作为循环“起点”,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创新出“联户养殖”新模式,让农业在循环中实现了增值、增效、增收,成为我省干旱山区群众发展生态农业,构建循环经济链圈的一个缩影。
告别“人畜混居”的历史“从今往后,他再也不会每天走十几里的山路到山洼里去放羊了”。永靖县新寺乡中塔村一姓魁的村民告诉记者,他们村基本每户都养羊,由于山区干旱,每次去山上放牧都要走十几公里的山路。村民魁德富说,永靖西山区地广人稀,有着悠久的养羊历史。因为有很多荒山荒地,大部分养殖户都将牛羊放养于山上,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若是干旱之年,牛、羊把草连根拔出,直接破坏植被。新寺乡党委书记党占忠告诉记者,小规模的家庭分散养殖在农村山区仍占主导地位,主要以放牧和圈养为主。大多数养殖家庭都是把羊圈建在庭前院后,人畜混居,畜禽混养,多数家庭畜禽养殖环境较差,粪便满地,臭气熏天,造成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
针对这一现状,永靖县转变传统的养殖观念,创新“联户养殖”模式,探索出“人畜分离、联户养殖、集中管理、单独核算”的新型养殖模式。“在农村,人畜混居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而且直接影响着村容整洁”,党占忠如是说,“联户养殖”模式将庭院牛羊圈舍从群众家中彻底分离出来。有效地改变了家庭养殖“人畜混居”带来的环境污染。从“零星养殖”到“拼盘模式”记者在新寺乡后坪村联户养殖小区建设现场了解到,该养殖小区占地面积40亩,45户群众参与养殖,双联行动的联系单位和乡政府共投资约160多万元,建成后将成为这一带最大的养殖场。参与建设的当地群众马国东告诉记者:“我们靠天吃饭,养羊主要是家庭圈养和放牧养殖。听说要建养殖场,让大家集中养羊,我们这些养羊的群众都很高兴,我要争取增加养殖数量,挣更多的钱。”把分散喂养的牛羊集中到标准化养殖小区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入驻农户分户单独喂养,收入个体结算,实惠大家摊分,风险大家共担。这种“大拼盘”模式在永靖县西山区的乡镇开始逐步推广,受到了广大山区群众的热捧。永靖县畜牧局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联户养殖设施齐全,便于统一防疫、统一质量、统一运销,大家对比育肥质量,交流养殖经验,互通市场行情,同时,畜牧技术人员从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秸秆加工等方面长期进行技术跟踪服务,先后举办培训班4期,提高了群众科学养殖的能力。”“小循环”带来“大效益”如果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对我省发展旱作农业是一项“革命性措施”的话,那么永靖发展的“联户养殖”模式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场新变革。永靖县把农作物秸秆作为循环“起点”,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党占忠分析说,联户养殖不仅消化了旱作农业带来的大量秸秆,而且这种种养结合的循环饲养,为贫困山区探索出了一条“以旱作农业为基础,以联户养殖为方向,以秸秆利用为重点,以科技服务为支撑”的草食畜牧业发展新路子,形成了“旱作农业-玉米秸秆-联户养殖-粮食增产”这样一个循环农业产业链。
新寺乡中塔村一养殖户告诉记者,他2012年年底建成的养殖大棚,目前投放基础母羊98只,今年预计出栏200只,每只市场售价在900元左右,总收入在18万元,除去各项成本费用,年纯收入在9万元。据村支书介绍,该养殖小区21户养殖户目前户均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为了不断提高壮大畜牧业经济收入,部分农户加大投入,已经开始着手养殖业规模,加大存栏数。据测算,到年底,每个养殖户户均收入可达到6万元。联户养殖模式一次投入,长期受益,增收效果非常明显。永靖县川城镇党委书记马万程认为,联户养殖不仅为增加群众收入、保护生态环境探索出了一条效益共赢的新路子,对当地经济发展将产生积极地促进作用,同时,联户养殖也实现了农民依靠科技、顺应市场增收致富的美好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