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周期”怪圈所谓“猪周期”是指猪肉市场陷入“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价格变化怪圈,基本轨迹是猪肉上涨养殖户压栏生猪供应充足猪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价格上涨……,从这个轨迹可以看出,“猪周期”在猪价暴涨与猪价暴跌之间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容易造成养殖户与消费者的双重损失。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8次“猪周期”动荡,养殖户和消费者都深受其害。市场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猪周期”铺天盖地的席卷,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2011年以来,我国生猪市场行情较好,生猪存栏量大,截止2012年底存栏量达到最大程度上的饱和,春节过后,2013年伊始生猪市场再也无法支撑,价格一泄千里狂跌不止,养殖户损失惨重,至此,新一轮的“猪周期”魔咒正式粉墨登场。“猪周期”猛烈袭击的背后2013年以来,我国养猪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继上海黄浦江“猪漂流”事件之后,H7N9疫情的爆发再次冲击了岌岌可危的养猪业,养猪户一时陷入了无边的阴霾之中。其中,大量的养猪散户被迫退出市场,有的则难逃被规模化养猪户收购的命运。
尽管国家几次三番出台冻猪肉收储政策,仍然无法完全战胜“猪周期”的不利影响。有人称,相比往年,今年的“猪周期”波动来的更早更猛,波动周期也更短一些。有权威人士称,去年猪价价格的走低和饲料价格上涨两方面导致了“猪周期”的发作。然而,这些表面上的辩护理由事实上并不显得很充分。所谓“猪周期”不可扭转,主要是由于市场调节的规律无法抵制,市场调控失衡导致猪肉价格畸形涨跌的现象不足为奇,但是拿“猪周期”的幌子掩饰有关部门工作不力的行为却极为可恶,因为“猪周期”的严重后果最终将转移到无辜老百姓身上,相关市场调控部门的工作懈怠也是导致“猪周期”的重要原因。养殖户伤不起如何摆脱“猪周期”魔咒一、发展规模化养殖。“猪周期”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中国养殖业的良性发展,养猪户尤其是养猪散户在“猪周期”的打击下几乎无一幸免,很难再绝地逢生。因此,规模化养殖刻不容缓。据了解,在本轮的“猪周期”过程中,我国许多养猪散户无法承受这场猪价震荡的痛苦拉锯,最终退出市场,而一些规模大实力强的养猪企业却依然坚挺,通过各种政策扶持、政策补贴,发展规模化生产,有利于增强养猪业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更快从生猪周期性波动中解脱出来。二、加快生猪产供销一体化进程。有关数据表明,中国养猪业散户占到了80%,只有剩下的20%走规模化养殖道路。养猪业整体产业链松散,组织文化程度低,在遭遇大风险时容易产生供需失衡,最终加剧市场波动。三、加强防控预警意识。在经历了多次“猪周期”危害后,许多养猪户深谙其害,多少都有了一定的“猪周期”意识,但是绝大多数散养户并不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再加上盲目的追涨惜售与恐跌滥杀,从而导致养殖户始终处于受损最大的弱势。因此,加强市场防控和科学预见,减少盲目跟风很重要。四、为“猪”上保险。如今,为“猪”买保险已不是新鲜事儿。近日,北京顺义区养殖户与安华农业保险公司推出了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养殖户可购买该保险,一旦生猪价格低于参照系数,保险公司则按比例赔偿养殖户,而继安华农险推出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并在北京签下首单后,四川的生猪养殖户也有望在今年底受益于这类保险,四川彭州或将成为试点城市。为“生猪”买保险是一种维护养殖户利益不受大损失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创新行为,值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