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发展 » 正文

家禽业:该抛弃“亚洲生产方式”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08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323

鸡病专业网分享:一场H7N9禽流感疫情,使得中国养殖业行业生态链的脆弱性凸显。而一次又一次的行业“黑天鹅”又推动着中国家禽养殖业的深刻反思。根据笔者掌握的信息,在中国畜牧业肉类产品中,畜种结构按比重从高到低排序为猪肉、禽肉、牛肉、羊肉。

2012年,中国禽肉在国内肉类产品结构中所占比重为21.74%。禽流感对国内畜牧业的影响由此可见是比较大的。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站长李希荣表示,自3月底曝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以来,全国家禽产业损失已经超过400亿元。短短三个月就出现如此大的损失,充分暴露了农业在我国经济中的薄弱之处。目前禽流感疫情的缓解,离不开应对措施的及时出台,比如:一些疫情地区全面停止活禽交易、关闭所有活禽交易市场,这是减少禽流感风险的重要一步。

再如:对家禽养殖之类遭受巨大冲击的行业以及农民给予一定的临时性补贴,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养殖户的损失,使养殖户的信心不至于受到严重打击,对后期市场的恢复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不过,这些措施只是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第一步。从经济角度而言,家禽养殖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食品安全角度而言,改变目前中国的家禽养殖业模式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有从根本上重建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才能减少禽流感病毒对经济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东南亚禽流感危机后,有学者专门研究了禽流感为何容易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发生,总结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地区的生产方式和禽流感的产生有很大的关联性,并称之以“亚洲生产方式”。所谓“亚洲生产方式”是指亚洲很多地区的家禽养殖模式,在这些地区家禽饲养以农民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在这种饲养方式下,由于饲养者的动物防疫意识淡薄,家禽与人畜以及野生禽鸟接触密切,而且由于饲养数量少,饲养户分散,动物防疫部门也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和预防服务,成为禽流感疫情防控的盲区。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养殖户散养的畜禽数量仍然占一半以上,养殖水平低下。不少养殖户至今缺乏对生物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致使许多传染性疫病发生严重,不仅种类多,而且较普遍地发生混合感染或多重感染,畜禽疫病的严重发生已成为制约养殖业发展的瓶颈。正是由于我国家禽养殖业“小、散、乱”的养殖状况,普遍缺乏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养殖模式,加大了家禽对病毒暴露的风险。而这种风险的增加,必将导致家禽业抵御风险能力的下降,尤其是在预防禽流感方面的能力很差。由此不难看出,要杜绝禽流感病毒的大规模传播,关键是要改变中国家禽养殖方式。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只有继续推进家禽养殖业生产方式转变,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才能增强养殖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当然,要转变中国家禽养殖业的产业模式还存在一些困难,其中最大的困境在于小农意识的影响。中国传统农业是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养殖业以散养为主。传统农业意识与现代集约化生产之间,不论从指导思想、生产模式和生产技术等各方面都相距甚远,尤其是思想意识方面不能适应现代养殖业的需要。此外,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低下、缺乏科学有效的引导和技术支持都已成为养殖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在这种趋势下,我们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产业发展规划。未来的家禽养殖业必将是公司化、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的养殖。个体养殖户将会逐步退出家禽养殖业舞台,只有公司化养殖才能从源头上保证家禽产品的质量,才能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产业化进程。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