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百姓餐桌上常见的肉鸡产品,如今正满满地堆放在冷库中。记者在辽宁省最大的肉鸡行业基地瓦房店市了解到,受“禽流感”等事件影响,从今年2月末至今,瓦房店市有近5万吨待售鸡肉产品积压在冷库,而正常情况下,肉鸡库存仅为1万吨。许多肉鸡企业负责人盼望,肉鸡产业能够随着气候一起,走出“冷春”进入“夏天”。
“流感”来了殃及“禽企”从去年底山西“速成鸡”事件、违禁药事件直至今年初开始的N7H9禽流感,我市肉鸡产业在一连串“组合拳”打击下,今年初陷入了最低谷:种蛋价格由每枚2元下降到4角至5角。鸡雏价格由每只3元降到2角。蛋和雏的价格下滑导致种鸡损失巨大,部分种鸡场无力承担亏损,开始宰杀产蛋种鸡;大连地区毛鸡价格由原来的每斤4.8元降至3.7元,肉鸡放养企业受资金压力,放养规模被迫缩小1/3;而屠宰加工企业出口停滞,内销不畅,加工的产品大量积压。屠宰加工企业占用肉鸡放养企业的资金达5亿多元,而一个饲养周期(45天)的流动资金就需要4.7亿元。一边要定期支付养殖农户的费用,一边是屠宰加工企业无力支付欠款,肉鸡放养企业一直在亏损运营,艰难支撑困局。一些肉鸡放养企业(龙头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肉鸡产业开始缓慢复苏,肉鸡养殖逐渐恢复到每月1000万只以上的规模,但毛鸡每斤价格仍然在3.9元至4.3元之间徘徊,肉鸡生产企业仍然没有摆脱亏损运营的局面。
如果这种局面持续下去,包括大批农户在内的30万从业人员整个产业链都要垮塌。一连串打击,使肉鸡产业的经营者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肉鸡产业如何才能强壮筋骨,提高抗风险能力和抗打击能力?在肉鸡养殖行业摸爬滚打30多年的大连顺祥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曲顺祥认为,“公司+农户”的保本养殖方式已经落伍。即由公司全程提供鸡雏、饲料和药兽,以及指导服务,农户只负责饲养,出栏时公司全部收购。收购价格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即使市场低迷农户也可以保本养殖。这种由放养企业承担全部风险的养殖方式,在今年的沉重打击中开始显示弊端:一边是按期向农户付款,一边是屠宰企业压价收购,资金压力陡增,甚至面临断链的危险。曲顺祥认为,是时候考虑怎样让养殖户也承担相应的风险,即不按规定养殖,超范围用药或使用非法添加剂,就得付出代价:接受处罚,或被拒绝收购。在许多肉鸡企业面临亏损的情况下,一些知名品牌仍然经受住了市场的起伏。瓦房店市肉鸡产业协会秘书长石玉臣认为,瓦房店市尽管每年屠宰2.2亿只肉鸡,向市场提供了大量肉鸡产品,但缺少自己叫得响的品牌,“而要打造一个叫得响的品牌,必须彻底消灭药残和非法添加剂,从养殖源头到屠宰环节做到绝对控制”。瓦房店市赵屯乡养殖户王凯告诉记者,对下游养殖户来说,影响最大的还是资金问题。尽管龙头企业承担了市场风险,但肉鸡养殖户承担的是管理风险,为了避免养鸡风险,王凯曾经联系过一家保险公司,但对方只是回应说,带毛的东西他们都不给保,因为风险太大。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全市尚无一家保险公司为肉鸡产业设计过保险产品,理由大概也是其高风险性。而肉鸡产业人士认为,肉鸡产业的“高风险”,掺杂了很多社会对这一行业的误解。其实在养殖环节,以及对养殖企业本身,仍然可以设计出对双方有利的保险品种来。这需要保险行业对肉鸡产业进一步加深了解,以得出恰当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