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禽业后市不明朗 行业看跌加紧减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5-28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175

日前,家禽业出现回暖迹象。早前上海终止H7N9流感应急响应,不久江苏、江西等地陆续解除应急响应;不仅如此,率先出现H7N9流感的华东地区肉鸡市场开始复苏,这些迹象似乎表明家禽业正在摆脱低迷的困境。

然而,面对种种迹象,行业人士并不看好禽业后市发展,一方面H7N9在各地仍处于散发状态,并无很快消除的可能,同时也不排除后期再度爆发;另一方面前期大量收储冰冻鸡肉、以及囤鸡看赌三季度的情况非常普遍,三季度将大量释放;此外疫病和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一些养鸡大户早已经着手大量减产,继续看低后期鸡市。

疫情爆发以来,江苏的黄羽肉鸡平均批发价格最低跌至3.9元/公斤,鸡蛋跌至6.27元/公斤,分别较疫情前下降67.8%和18.7%。近期价格有所回升,5月15日,江苏黄羽肉鸡平均批发价格4.6元/公斤,鸡蛋批发价格6.8元/公斤,但仍较疫情前分别下降61.7%和11.8%。

日前,一位肉鸡销售商告诉记者,受禽流感影响鸡肉的销量曾一度低靡,有时候一天都卖不出去十只鸡,连原来销量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进入五月以来,鸡肉的销量就回升了,有时候一天能卖出去三四十只鸡,已经回到了禽流感前的销量。”销售商告诉记者,现在进货的鸡身上都有检疫的蓝色标签,吃起来放心,不仅鸡肉的销量回升了,而且价格也涨了,已经达到了12元每公斤。

采访中恰巧遇到了一位肉鸡进货商正在询问鸡肉摊位的鸡肉需求量,进货商告诉记者,现在养鸡的人少了,货源少了需求又多了,所以鸡肉价格自然就上涨了。

北京爱农养殖基地正常情况下每个配送日配送冰鲜鸡100只,禽流感开始后降到50只、30只,4月10日左右配送量已经下降到零,并持续至今。养殖基地15000斤冰鲜鸡的库存容量现在已经满了。“随着气温的升高,6月份这场疫病应该过去了,吸引客户回流起码要3个月,7月、8月又是肉蛋禽奶的消费淡季,所以预计到十一以后消费市场会真正恢复。”爱农养殖基地总经理陈连山说。

相比禽流感对消费冲击的短期忧虑,养殖者更担心禽流感对整个禽产业的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从1月份开始预订鸡苗、做计划并进行生产,到4月、5月正是许多厂家发鸡雏的时候,但是这个时候禽流感集中发生,许多养殖户订好的鸡苗就不要了。陈连山说:“现在养殖户和养殖量减少了,等市场好转后又没有足够的禽类产品适时满足需求,可能会引起禽产业新一轮的波动。”

禽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禽产业面临着招工难问题。禽流感发生后,禽产业流失产业工人的情况变得更严重。爱农养殖基地有50个工人在一线生产,其中有一半的工人因为担心自己的健康安全有离职意愿。

5月22日,温氏集团总裁温志芬在广东和广西地区50多家大型养禽企业召开的座谈会上表示:“按照往年行情现在是禽肉的消费淡季,今年H7N9加重了亏损,我们呼吁两广养禽企业共同减产20%”。他认为,想在这个夏天“复仇”是没有机会的,因为还要提防H7N9在秋冬季节杀一个回马枪,所以两广黄鸡生产企业应携手来共同应对困境,共同减少20%产能,只有这样行业才会尽快出现平衡点,走出低迷。

相比以往的疫情,圣农发展集团董事长傅光明认为今年的H7N9出现了四个新的特点,导致其影响特别广,周期特别长,令整个肉鸡产业链泥足深陷。

以往的疫情一般不怎么传染人,H7N9则出现人感染,加剧了市场恐慌;其次,以往的疫情不到一个月即可恢复,而此次H7N9疫情持续时间特别长,让整个产业直到目前都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销量;第三,由于防范得当,大型企业并未出现禽流感,但大量中小养殖户损失巨大;最后,学校等团体至今没有对禽类食品解禁。

傅光明透露,相比2007年左右,大型肉鸡企业的库存能力至少增加了三到四成,各大企业将大量无法销售出去的肉鸡暂存冷库。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