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安徽全力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7-26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303
   针对长江流域(太湖、潜山两县)发生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安徽省桐城市委、市政府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从防控疫情大暴发、大流行出发,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全力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

  为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工作,桐城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立足于早防早控,在5月27日,市防指就以桐防字(2007)06号文件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并陆续发放消毒药粉剂100公斤。7月9日,市畜牧局又以桐牧字(2007)01号文件对进一步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7月11日,市防治办对基层兽医人员进行技术培训。7月12日安庆市召开紧急会议,通报了太湖、潜山两县发生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桐城市防指根据会议精神再次向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发出紧急通知,全面部署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工作,并从12日起,市防治办实行24小时值班,取消双休日,确保上下信息畅通。

  做好免疫工作,力争早日建立起有效免疫屏障。首先保证规模养殖场、重点生猪养殖区域(如吕亭、孔城、金神、范岗等地)免疫到位,免疫率必须达到100%,散养户也将陆续开展此项工作,同时加挂免疫标识、发放免疫证。市里先期分配的5000毫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首先发放到三个规模种猪场,确保他们安全生产。据统计,全市规模猪场已注射猪蓝耳病疫苗3万头。

  做好疫情普查工作。从7月12日起,利用五天时间,结合母猪摸底调查,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畜,逐头普查疫情,充分掌握有关疫情的第一手资料,为防控工作打下基础。各地正在组织村级防疫员进村入户,17日全面完成普查任务中国兽药114网。

  做好养殖场(户)隔离、消毒工作。桐城市防指将动用储备的消毒药品,近期内发放到养殖大户。

  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纳入疫情快报范围,一旦发现可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立即上报。

  继续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当前突出抓好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基层防疫队伍建设,稳定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健全村级防疫网络。

  扎实做好应急准备。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市畜牧局成立专家组,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作为常年防控任务之一,确保一旦发生疫情,做到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做好产地屠宰检疫工作,严禁在疫区以及无证调入生猪现象的发生。产地、屠宰检疫率必须达到100%,杜绝病死猪肉上市。

  加强生猪饲养日常管理工作,减少应激所带来的疫病流行,提升猪体自身的抵抗力。对养畜废弃物实行无害化处理,对病死畜要严格实行“四不准一处理”。

  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各地要认真落实好村级动物防疫员,加强管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近期市防治办将对全市村级上报的动物防疫员进行培训,提高素质。

  适时做好畜牧养殖方式转变工作,建立养殖小区,实行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彻底改变养殖方式普遍落后的现状,同时开展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有效控制疫情的发生。

  完善政企、技企联系制度。各地生猪规模养殖场要指派一名行政领导和技术人员作为政、技联系人,指导他们开展疫病防控工作。

  做好宣传工作。市防治办已编印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宣传材料3000余份,发放给广大养猪户,教育广大养殖户要正确对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危害性以及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对普通消费者要宣传国家有关政策,让他们了解相关知识,稳定民心。

  从7月16日起,指挥部成员对各自分工联系镇、街道开展督查,重点督查防控组织、责任制的落实、物资储备、免疫进度、日常消毒及监测等情况,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为切实打好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阻击战,桐城市将针对薄弱环节,在全力抓好规模养猪场防控工作的同时,同步启动散养农户的免疫接种,继续强化宣传,强化检疫、消毒、监测工作,深化动物防疫体系改革,完善村级防疫员体系,规范执法,脚踏实地地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工作。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