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生猪养殖一直处于盈利状态,生猪价格呈现出下滑态势,养殖效益急剧缩水,养猪进入亏损状态。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是当务之急。
2010年3季度到2013年2月,黑龙江省生猪养殖一直处于盈利状态,2013年元旦春节过后,生猪价格呈现出下滑态势,到3月份生猪价格低于6元/公斤,养殖效益急剧缩水,养猪进入亏损状态。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是当务之急。
一、生猪价格下跌原因
此次生猪价格下跌主要受供需关系影响,春节后猪肉消费进入疲软时期,百姓购买力下降,市场货源相对充足,屠宰企业生猪收购量随之减少,同时压低收购价格,造成猪价持续下跌。
一是生产者的误判,生猪产能偏高,市场供大于求。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生猪价格增长较快,猪价涨幅明显超出预期,养猪户大都赚了一笔钱,这也吸引了不少养殖户扩产,造成2012年生猪市场供应量持续增加。2013年年初,虽然价格有所下降,部分养殖户惜售心理增强,养殖户普遍压栏,为2月份下半月猪价的快速下跌埋下伏笔。目前,正值春季猪肉消费淡季,猪肉消费由春节期间的最高峰进入猪肉消费低谷,形成了季节性供大于求。
二是养殖户卖跌不卖涨,生猪集中出栏。黑龙江省猪价在1月第2周达顶点后,于第3周下滑,并于2月份开始急速下滑,猪价快速下跌令养殖户始料不及,养殖户惜售心理减弱,生猪集中出栏。春节长假后,猪肉同其他消费品一样,进入消费淡季,猪价跌速超出心理预期,养殖户恐慌心理加剧,出现集中抛售。
三是猪市行情呈现弱势,大猪上市多,收购方压价。猪价急跌大大打击了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养殖户压栏心理减弱,部分地区浮现抛售现象。加之节后上市肉猪体重较大,大多体重在120公斤以上,且出栏时猪都吃饱喂足,出肉率下降,屠宰场或收购方实行压价策略。
四是小规模养殖户抗风险能力低,受市场价格影响波动大。近年以来,养殖成本、人工成本持续增加,给生猪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全国的生猪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一直处于波动状态。小规模生猪养殖户大多跟风,行情好的时候,见母就留,导致仔猪质量不高,免疫力低;行情不好的时候,母猪喂养简单粗放,在核心料上省成本,造成母猪产仔率低,成活率低,直接导致了每头育肥猪摊销成本加大,造成散养户抗风险能力弱。
二、预计下半年
生猪市场可见回暖
由于猪肉可替代品减少,特别是随着“牛魔王”现象的牛羊肉价格持续走高,势必造成消费牛羊肉人群的较少;“禽流感”事件对禽肉带来的恶劣影响,也会严重打击消费者对禽肉的购买欲望。因此,猪肉的需求量将会随着其它肉类需求量的减少而出现一定的增长,进而拉动养猪业的发展。
2013年年初,受翘尾因素影响,肥猪出栏价格处于高价位;春节期间,猪肉消费迎来高峰,但生猪存栏量过高,春节前猪价上升幅度有限,甚至下跌。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黑龙江省2013年一季度生猪存栏数为1380.35万头,2012年同期数1377.59万头,同比增加0.2%,净增加2.76万头。据黑龙江省商务厅肉类协会的数据,黑龙江省屠宰加工企业的生猪日屠宰量和出省数量出现了双下降。以哈尔滨市为例,1月29日哈尔滨市生猪日屠宰量1700头,到3月5日已经下降到1000头,数量减少了41%。年后生猪日出省量比年前下降了约三分之一。由于生猪存栏还高于2012年,市场需要先消化掉多出的生猪存栏,才能达到供需平衡,养殖户还有2~3个月的观望期,生猪价格预计上半年难以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