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基层兽医站改革应注重农民利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7-26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83
近年来,通过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得到加强。乡镇兽医站机构撤并、人员分流,其公益性与服务性职能性分开,减轻了财政负担。但据笔者了解,基层兽医站人员大幅度分流后,动物防疫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

  人员过少 防疫易出漏洞
  基层在编在职兽医人员过少,难以完成本辖区内监测、防疫、技术服务等公益性职责。据调查,基层在编在职兽医人员大幅压缩后,一个规模在2~3万人口的山区乡镇,在编在职的兽医人员只有1~2人,根本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完成应承担的各项公益性职责。尤其是每年的畜禽防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防疫密度很难达到上级要求。有的地区虽聘请协防人员,但这些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与责任心与在职人员毕竟不同,因而难以保证防疫的密度与质量。另外,很多在编在职的基层兽医人员工资不能全额按时发放,自己仍需搞点经营糊口,难以将全部精力用于履行防疫、指导等公益性职责,也使基层监测、防疫容易出现漏洞。

  “大处方”成养殖户新负担
  部分基层兽医人员退出编制后,直接面向农民经营,开“大处方”现象严重,负担仍然被转嫁到农民头上。笔者在农村调查时发现,基层兽医站改革后,农村兽医开“大处方”问题,已逐渐成为农民发展养殖业的新“负担”。很多农户反映,给猪治一次病,少则数十元,多则上百元甚至更多。过去是人看不起病,现在是给猪治不起病。为此笔者曾向从乡镇分流出去的兽医人员了解情况,他们也感到十分无奈,因为他们现在也要靠赚钱才能生活。给农户畜禽看病,基本上都需要出诊。山区农户居住分散,一个兽医一天跑不了几家,耗时、辛苦不说,交通费、信息费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这些费用很显然需要农户自己承担。另外,很多农户都是畜禽发病较重了才请兽医治,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机,增加了治疗难度,用药数量与次数也增加,自然加大了防治成本。

  兽医队伍知识老化 疫情上报缓慢
  由于对基层兽医人员技术培训减少,造成乡镇“庸兽医”增多。基层兽医站改革后,退出编制的兽医人员接受业务培训的机会随之减少甚至没有。他们对一些新流行的疾病不能准确地识别、判断,而事实上,只有畜禽发病,他们才能靠治病来赚钱。其结果是导致部分地区疫情发生后,兽医缓报甚至瞒报,最终给养殖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近年来随着畜禽跨地域调运增多,新的疾病不断发生与流行,防治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与更新。而由于兽医人员知识老化,对各种新发疾病的防治显得力不从心。诊断结论错误、防治方法失当等现象时有发生。但此类失误,农户不易察觉中国兽药114网。

  养殖科技知识普及少,农户防病意识淡薄
  由于山区养殖户比较分散,农户大多数为附带养殖,技术水平普遍较低,防病意识淡薄。由于乡镇兽医被精简,在编在职的兽医很少能经常深入乡村指导养殖与防病技术。许多农户只知道有病花钱治病,不知道通过科学饲养和综合措施来预防疫病;还有不少农户不知道病死畜禽如何妥善处理,而将病死畜禽乱仍乱弃,导致农村畜禽病害易于发生、流行。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要充分认识基层兽医站存在的社会价值,保证改革后兽医站原有的各项公益职能仍然得到很好的延续与发挥。如果简单地通过裁减人员、减少经费、将技术人员推向市场来减轻农民负担,有时不仅难以达到目的,反而会使农民负担更重。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