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饲养者角度看:养猪效益关联到养猪结构,结构不同涉及到效益不同、投入不同,而要弄清楚的是出栏商品猪多少?决定各养猪结构的效益。有个定律:可以说就是商品猪的出栏多少?决定猪肉价格!猪肉价格涨跌对饲养者、消费者具双刃剑。二者焦点在猪肉价格上,猪肉价格的焦点在养猪结构效益的模式上。养猪者?你站在养猪结构的那个位置?有兴趣的养猪爱好者或同仁们:以下不妨来看看养猪结构的效益表现,与你所占的位置自己做个对照吧!
养猪业结构由三部分组成:纯种种猪群、良种杂交种公母猪繁殖群、商品肉猪育肥群,又叫塔式结构。即纯种种猪群为塔尖,良种杂交繁殖群为塔体,肉猪育肥群为塔基。塔基规模即决定猪产业规模。
养猪产业又由三个体系构成。一是管理服务体系。由国家行政职能部门、科研院校、饲料兽药医疗企业组成,是管理者、服务者,不是商品猪生产者;二是种用猪群、繁育种猪和商品仔猪源体系。它由纯种种猪群、良种杂交种猪群、繁育商品杂交仔猪母猪群组成,这个体系是提供种猪和商品仔猪源的,不属于广大吃肉消费者需要商品肉猪的生产体系。三是育肥猪生产销售体系。由良种杂交种公母猪群繁殖商品仔猪群、商品仔猪育肥群、生猪贩运、屠宰加工、市场销售等环节组成,是商品猪生产基石。这三个体系相生相克,互为因果。第三个体系与社会消费者关系密切,可称产业体大循环体系。因此,商品仔猪育肥户多寡影响基石规模,影响市场价格。比较而言,商品仔猪育肥户是弱势群体。群体大户头多,优惠政策资金投放不到、补贴不到,效益低、风险大。这个群体紧缩或锐减是不争事实。为什么?养猪结构效益的模式有实例启示!有意者请到该产业领域走走、看看、查查、评评,探讨其效益根源,来龙去脉,为健康养殖发展提供药方,不失为无作为!
商品猪生产有三种模式:一种是专业化商品仔猪育肥模式;一种是专业化繁殖商品仔猪出售模式;一种是自繁自养模式(专业化繁殖种猪留种后被淘汰的猪作商品肉猪和养杂交母猪繁殖商品仔猪育肥)。这三种模式谁优谁劣?在生产中去认真调查就知道了差距多大?生产实践应作为养猪结构效益探讨的出发点、落脚点。
实践显示,生产中三种养猪结构模式都存在。问题是哪个比例大没有人阐述,而老百姓自觉不自觉主动做了——那就是买仔猪育肥商品猪。这是养肉猪结构效益的主要模式,比例占90%,散养户就是典型例子。专业化繁殖商品仔猪户占9%以上,自繁自养户近乎为1%,所谓“121”自繁自养模式在目前近乎为零。自繁自养是少数种母猪群体大的户(场)沿用了这个模式。养50—200头商品猪大户没有养繁殖母猪,有母猪只不过5--10头,远远满足不了一次养50—200头商品肉猪目标,其大部分仔猪属购入的。“喂母猪多还是卖仔猪划算”一个养万头猪场老板说。我们可以看到大量散养户或大场养母猪产仔满月后出售自己不留仔猪,养肉猪户买仔猪育肥实现整进整出。为什么?下面就结构效益模式作以剖析探讨。
1、剖析“121”饲养结构模式效益
所谓“121”指养一头良种杂交母猪,年产两窝仔猪,每窝产10头,育肥出栏收入1万元。也就是说,从养母猪到产子到育肥出栏,每头见毛利500元概念。这个效益是理论效益,不是生产效益。生产效益受诸多因素制约,特别客观因素制约难于抗拒。在生产中一头母猪,一年产两窝仔猪,每窝10头左右,不是你随心想的事,良种母猪更是如此。产子性能差,成活率受条件影响,很少100%成活,且青年母猪繁殖低于成年母猪产子数。构成生产不饱和,商品不予期,效益难保障。从经济投入看该模式生产周期长、底垫投入大、资金短期无回收、出栏效益无预期等风险压力。 从投入说:一头母猪自购买到产子到育肥出栏,生产期长达19个月左右,致饲养户生活经济困难不说,不再投入还能不能行?与饲养户实际能力相悖。比如购一头体重10公斤左右子母猪培育体重达100公斤左右,时间应8月龄左右才可配种、怀孕。正常情况下怀孕4个月(平均114天),产子哺乳一个月。即一头母猪一年零一个月才完成它生产使命。转下一个发情、怀孕、产子周期,这个时间好不要6个月,不好要超过6个月。同时,相对养母猪大户,要同群母猪产子得采取同期发情,同期配种,同期产子技术,实现一次圈养50—200头商品猪目标,一般人做不到这一点。因养商品育肥猪,仔猪来源不预期、不定期、不饱和,商品猪生产效益不预期,周期长、垫资大,饲养压力重。
从饲养期看,购较大种母猪投本几百或几千元,其育成期饲料要投入250公斤,投资700余元。若怀孕、产子哺乳料按日均2.5公斤消耗,累计400公斤,垫资1000余元。如果仔猪不出售继续留存育肥,从满月到育肥出栏约5-6个月,按体重100公斤计,饲料消耗每头300公斤,10头就是3000公斤,饲料费9000余元,累计成本11500余元或更多。一个农户有这个垫资能力吗?19个月人工生活要不要资金?还有出栏育肥猪时价如何?饲养户有把握吗?如果,仔猪满月断奶出售,在市场价下早6个月可回收垫资,且手中有活钱可使。于是,饲养户只买仔猪,不养母猪;养母猪产子不喂商品肉猪,在生产中占整个市场经营模式就清楚了。
从圈舍建设看:圈舍建设是养猪基础建设固定投入的一大笔资金。要有成本核算,即生产资金折旧。从圈舍结构看,自繁自养要有母猪舍、育肥猪舍两种。一头母猪占地面积应不少于8平方米,含产子;养10头育肥猪圈舍面积不应低于20 m2,造价150元/ m2,总造价4200元,按10%固定资产折旧,10年才回收。每头母猪按每窝产10头,年产两窝计,每头肉子猪应担负21元折旧费,20头一年才收回420元折旧费,也就是要连续养十年猪所投入成本才可从折旧费中收回。养猪不计固定投入成本是一般人一贯的说法。且不计人工费,这是不应该的。凡想发展经济,不计成本核算谈何效益,谈何发展,有何意义呢?
从商品利益角度看,仔猪、肉猪为商品,否则不可见利。商品的利来自周转快,周期短。自繁自养使仔猪、育肥猪资金周转慢,周期长获利少。
2、剖析购商品仔猪育肥效益
案例一:刘某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张某,每年到该场购仔猪,一次120头以上,体重10公斤以上,单价550元/头。张对刘说:“这样作比养母猪、产子、育肥好管理,一次生产数量易饱和,预期出栏有希望,效益预期有把握。”刘说“他一头母猪没喂”,一年出栏500—1000头肉猪,每头按100元毛利算,年收入在5—10万元。每头毛利300元,年收入在15—30万元。若生猪出栏价在16—18元公斤!个体重保持120公斤左右,毛利不在300元吧,年收入可想而知了。
案例二:旬阳县城关镇江南社区养猪大户王某,近几年养猪见效。特点在没养一头母猪,每批次从市场购仔猪100余头,按时节、按出栏预期饲养,年出栏千余头,生产预期,效益预期。这个“经”被他保密不愿声张,也怕他人指责—你没有母猪咋养肉猪?或享受不到补助。为什么?大家可以想象。
案例三:向某说:“一年100余头育肥猪出栏,全从市场购仔猪”。这种做法不是他一个人,其他人都是这样。这是错误的选择或正确的选择?老百姓自有一杆秤。纯养商品肉猪一次圈栏可饱和,可大群饲养,便于管理,工作量相对轻,做到整进整出。5-6个月一次出栏,可回收一大笔资金,这是自繁自养不可比的。有意者到生产中走走、看看、比比,自繁自养与纯养商品肉猪比例占多大?谁优谁裂自可鉴别。
3、正确理解自繁自养概念
自繁自养狭义讲:自己繁殖自己饲养,不卖仔猪。广义讲:在本地区或本区域内建立种母猪群繁殖自己养或共他人购买养,不从外省或几百公里地外够仔猪养。非从外地够仔猪不是不可。但必须是非疫区,健康做了预防免疫工作的。养商品肉猪多以购买仔猪为主,养母猪繁殖仔猪多以卖仔猪为主,这在一定区域也就是自繁自养,近几年旬阳县猪业发展实际就属这个类型。本场自养为辅,也算自繁自养。它的变化受市场价格,该场场地面积、圈舍,资金垫付制约。场地、资金、污染是规模养殖场控制器。
4、建议
4.1、实施繁养分离,走专业化、区域化发展之路。
4.2、实施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现代循环化养殖,购大批商品仔猪饱和生产、规模饲养,实现整进整出目标。
4.3、建专业化良种母猪繁育体系,提供繁殖商品仔猪的种母猪,繁殖三元杂交的商品仔猪大场或基地,满足商品仔猪源。
4.4、养商品肉猪户要组建合作社或参与合作社经营,主动走产运加销链结之路,确保实现饲养效益。
4.5、建立畜牧兽医技术队伍,解决疫病防治问题。
4.6、各项优惠政策应全覆盖各饲养户,不论种公猪、母猪、商品肉猪饲养户都应享受到阳光扶持政策。